一国三公 |
公: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。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权不统一,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。 |
一己之私 |
指个人的私心、私利。 |
一己之见 |
指一个人的意见。 |
一心为公 |
一心:专心,全心全意。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。 |
一秉大公 |
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。 |
一秉至公 |
秉:掌握、主持;至:极、最。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。形容大公无私。 |
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|
二十四史:清乾隆时刻《史记》等24部史书。比喻情况复杂,头绪繁多,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。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
二十四史:清乾隆时刻《史记》等24部史书。比喻情况复杂,头绪繁多,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。 |
丁公凿井 |
丁公:人名,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,从而节省一个人力,说“吾穿井得一人”,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。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。 |
七相五公 |
语出《文选·班固〈西都赋〉》:“冠盖如云,七相五公。”吕向注:“七相:谓车千秋、黄霸、王商、王嘉、韦贤、平当、魏相。五公:张汤、萧望之、冯奉世、史丹、张安世。公侯、御史大夫、将军,通称为公。”所举皆汉代公卿,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。 |
万丈高楼从地起 |
比喻凡事要从打基础做起。 |
三从四德 |
三从:在家从父;出嫁从夫;夫死从子;四德:也叫四行;指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指封建礼教为压迫、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。 |
三占从二 |
三个人一同算卦,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。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。 |
三旨相公 |
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。 |
上之所好,下必从之 |
好:喜爱。在上的人喜欢什么,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。 |
不喑不聋,不成姑公 |
姑公:婆婆,公公。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|
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 |
姑公:婆婆,公公。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|
不知所从 |
不知怎么办。形容拿不定主意。 |
与人方便,自己方便 |
给他人便利,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。 |
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|
公姑:公婆。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。 |
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|
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。 |
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|
比喻隐藏不住,总要露相。 |
专心向公 |
一心为公,不怀私心。 |
严于律己 |
律:约束。严格地约束自己。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。也作“严以律己”。 |
严于责己,宽以待人 |
对自己要求严格,待别人则很宽厚。 |
严以律己,宽以字人 |
对自己要求严格,待别人则很宽厚。 |
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 |
对自己要求严格,待别人则很宽厚。 |
事不关己 |
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