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
成语 解释 出处
bù shí zhī wú不识之无识:认识。形容人不识字,文化水平很低。唐 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,有指‘无’字、‘之’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”
bǎi zhōu zhī shì柏舟之誓誓:盟约,诺言。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《诗经 鄘风 柏舟序》:“《柏舟》,共姜自誓也。卫世子共伯早死,其妻守义,父母欲夺而嫁之,誓而弗许,故作是诗以绝之。”
bàn miàn zhī jiù半面之旧半面:见过面;旧:原先,引申为旧友。指只见过一面的旧交。唐 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初应进士时,中朝无缌麻之亲,达官无半面之旧。”
bù qiān zhī miào不迁之庙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。
bā bài zhī jiāo八拜之交八拜: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。旧时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。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与小生同郡同学,当初为八拜之交。”
yù jiā zhī zuì,hé huàn wú cí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要想加罪于人,不愁找不到罪名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年》:“不有废也,君何以兴?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”
kàng jí zhī huǐ亢极之悔亢:至高的;悔:灾祸。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,否则会失败而后悔。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。《周易 干》:“上九,亢龙有悔。《晋书 齐王冏传》:“今明公忘亢极之悔,忽穷高之凶。弃五岳之安,居累卵之危,外以权势受疑,内以百揆损神。”
děng xián shì zhī等闲视之等闲:无关紧要;之:它。把它看得无关紧要;不加重视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5回:“此乃大任也,何为安闲乎?汝勿以等闲视之,失吾大事。”
wàng xíng zhī qì忘形之契不拘身分、形迹的知心朋友。同“忘形交”。旧题宋 尤袤《全唐诗话 韦丹》:“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忘形之契,丹尝为《思归》绝句以寄澈。”
gǔ gōng zhī lì股肱之力股肱:大腿和胳膊。自己的所有力量。形容做事已竭尽全力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臣竭其股肱之力,加之以忠贞。其济,君之灵也,则以死济之。”
pái yōu xù zhī俳优畜之俳优:旧指演戏的人;畜:畜养。当作演戏逗乐来畜养他。指古时皇帝对文人的态度。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近乎卜祝之间,固主上所戏弄,俳优畜之,流俗之所轻也。”
zhūn zhān zhī shì迍邅之世迍邅:处境困难。指困难的乱世。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今事未靖,不可以拘系常言,以太平之理责人于迍邅之世。”
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,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,不互通音讯。《老子》:“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
féng jūn zhī è逢君之恶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,引他去干坏事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长君之恶其罪小,逢君之恶其罪大。”
ē bǎo zhī gōng阿保之功阿保:保护养育。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,自陈尝有阿保之功。”
gū wàng yán zhī姑妄言之姑:姑且;妄:随便。姑且随便说说;不一定有什么道理。多用做自谦之辞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予尝为女妄言之,女以妄听之。”
yǐ yì wéi zhī以意为之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,以中国为一人者,非意之也,必知其情,辟于其义,明于其利,达于其患,然后能为之。”
wàng nián zhī qì忘年之契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。同“忘年之好”。唐 颜真卿《孙逖文集序》:“十五时,相国齐公崔日用试《土火炉赋》,公雅思遒丽,援翰立成,齐公骇之,约忘年之契。”
fāng cùn zhī dì方寸之地指心。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吾见子之心矣:方寸之地虚矣。”
huáng tái zhī guā黄台之瓜黄台:指《黄台瓜辞》,为唐李贤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《新唐书·承天皇帝倓传》:“贤终日忧惕,每侍上,不敢有言,乃作乐章,使工歌之。其言曰:‘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,三摘犹云可,四摘抱蔓归。’”
zhòng shǎng zhī xià,bì yǒu yǒng fū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指用重金悬赏,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。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;赏罚若明,其计必成。”
zhǎo yá zhī jiàng爪牙之将爪牙:比喻辅佐的人。指勇敢的卫士或得力的助手。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第11卷:“爪牙之将,用不拘资。”
xīn fù zhī hài心腹之害心腹:比喻要害。指体内致命的疾病。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患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虞诩传》:“今羌胡所以不敢入,据三辅心腹之害者,以凉州在后故也。”
sì hé zhī qīng俟河之清俟:等待。等待黄河变清。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八年》:“周诗有之曰:‘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?’”
bǒ zhī yáng zhī,kāng bǐ zài qián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糠秕:谷皮和瘪谷,比喻无价值的东西。形容自己不如别人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。”
méi jié zhī huò眉睫之祸眉睫:眉毛和眼睫毛,比喻近在眼前。近在眼前的祸患。《韩非子·用人》:“不去眉睫之祸,而慕贲、育之死。”
fēng yún zhī zhì风云之志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。北周·庚信《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始游庠塾,不无儒者之荣;或见兵书,遂有风云之志。”
rǎn sī zhī biàn染丝之变《墨子·所染》:“扞墨子呴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。所入者变,其色亦变。’”后因以“染丝之变”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。《墨子·所染》:“[墨子]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於苍则苍,染於黄则黄。所入者变,其色亦变。’”
wǔ chǐ zhī tóng五尺之童亦作“五尺之僮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儿童。古尺短,故称。《孟子·滕文公子》:“从许子之道,则市价不贰,国中无伪;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之或欺。”
wú yuán zhī shuǐ,wú běn zhī mù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源:水源;本:树根。没有源头的水,没有根的树。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。《左传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。”
quán quán zhī zhěn拳拳之枕恳切的情意。
jiǎn è zhī fēng謇谔之风謇谔:正直敢言。正直敢言的作风。《晋书·裴秀传》:“骞素无謇谔之风,然与帝语傲。”
gù rén zhī yì故人之意故人:旧友。指老朋友的情意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,以绨袍恋恋,有故人之意,故释公。”
huò fú zhī mén祸福之门谓祸与福之所从出。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慎势》:“故小大、轻重、少多、治乱不可不察,此祸福之门也。”
yán zhī yǒu lǐ言之有礼说的话有道理。
fù tú zhī tuō负图之托托:委托。承受辅佐幼君的嘱托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周章传论》:“周章身非负图之托,德乏万夫之望。”
cū sú zhī bèi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,现指缺乏文化教养、行为、意识粗野庸俗的人。
tài ē zhī bǐng太阿之柄太阿:宝剑名;柄:器物的把儿。比喻权柄、权力。清·觉佛《女英雄》:“昏君无北伐之心,奸相操太阿之柄。”
bái háo zhī cì白毫之赐白毫:佛家称如来的32相之一。指供养僧徒之物。《佛藏经·了戒品》:“随顺法行,于白毫相百千亿分,不尽其一。”
zāo kāng zhī qī糟糠之妻指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,今也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。(1)用以指称与共患难的妻子。
(2)用以谦称自己的妻子。糟糠,酒渣及穀皮,指粗劣的食物。糟:酒渣。糠:谷皮。贫穷时,与自己共尝糟糠的妻子。
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:“(光武帝)谓弘曰:‘谚言贵易交,富易妻,人情乎?’弘曰:‘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’”
shǐ shí zhī jiān矢石之间矢石:箭与礧石。比喻战场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天下士大夫捐亲戚,弃土壤,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,其计固望其攀龙鳞,附凤翼,以成其所志耳。”
gé shì zhī gǎn隔世之感世:古指30年为一世;世指一个时代。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、像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。宋 范成大《吴船录下》:“发常州,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,陆续于道,恍然如隔世焉。”
wú shǔ zhī jì梧鼠之技同“梧鼠五技”。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‘南海圣人’,多方善疗,而梧鼠之技,不过于五,亦有时而穷矣。”
shí bù zhī nèi,bì yǒu fāng cǎo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芳草:香草,比喻美德。比喻处处都有人才。汉·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十步之泽,必有香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
qīng yíng zhī diào青蝇之吊死后只有青蝇来吊。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。《三国志 吴书 虞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虞翻别传》:“自恨疏节,骨体不媚,犯上获罪,当长没海隅。生无可与语,死以青蝇为吊客。”
fù sú zhī jī负俗之讥见“负俗之累”。
huáng lú zhī tòng黄垆之痛垆:放酒瓮的土墩子;黄垆:黄公酒垆;痛:悲痛。收集亡友的话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:“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,顾谓后车客曰:‘吾昔与稽叔夜、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,……自稽生夭,阮公亡以来,便为时所羁绁。今日视此虽近,邈若山河。’”
zhēn jiè zhī tóu针芥之投同“针芥相投”。清·陈梦雷《绝交书》:“每探赜析微,穷极理性,罔间晨夕,自谓针芥之投,庶儿终始也。”
pán shí zhī gù磐石之固比喻坚固不可动摇。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裁其亲疏之宜,使万国相难,以成盘石之固。”
jīn shí zhī cè金石之策形容如同金、石一般经久而稳定的策略。《后汉书 冯衍传》:“故信庸庸之论,破金石之策。”
rú rù wú rén zhī jìng如入无人之境境:地方。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。比喻打仗节节胜利,没有遇到抵抗。《旧五代史 汉书 杜重威传》:“每敌骑数十驱汉人千万过城下,如入无人之境,重威但登陴注目,略无邈取之意。”
kū yú zhī sì枯鱼之肆枯鱼:干鱼;肆:铺子。卖干鱼的铺子。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。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,君乃言此,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!”
sì zhàn zhī guó四战之国指四面平坦,无险可守,容易受攻击的地方。《商君书 兵守》:“四战之国贵守战,负海之国贵攻战。”《史记 乐毅列传》:“赵,四战之国也,其民习兵,伐之不可。”
běi dǒu zhī zūn北斗之尊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。比喻地位非常尊贵。唐·李又《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》:“地出南关远,天回北斗尊。”
shén dào zhī bǐ神到之笔犹言神来之笔。清·龚炜《巢林笔谈续编·梅花主人传》:“沈启南先生为作《梅花主人图》,世称神到之笔,惜未及见。”
hé shān zhī dé河山之德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。”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。”
yún shù zhī sī云树之思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。唐 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诗:“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。”
qǐ zǐ zhī lín杞梓之林比喻众多的人材。唐·李庾《西都赋》:“殷庙羞瑚琏之器,楚材惭杞梓之林。”
hào zì wéi zhī好自为之为:干,做。喜欢自己亲手去做。田海燕《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》:“至于四川的革命事情,还望四川同志好自为之。”
bù jīng zhī yǔ不经之语指荒诞无稽、没有根据的话。宋 王辟之《渑水燕谈录 杂录》:“神宗顾问左右‘青唇’何事,皆不能对。乃以问赵元老。元老奏‘不经之语,不敢以闻’。”
wū hé zhī zhòng乌合之众合:聚合;众;许多人。比喻临时杂凑的、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。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
bù jīng zhī tán不经之谈经:通常的道理;法则等;谈:话。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。晋 羊祜《诫子书》:“无传无经之谈,无听毁誉之语。”
zhī zǐ yú guī之子于归之子:这个女子;于归:到丈夫家中去。指女子出嫁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
shǔ què zhī bèi鼠雀之辈蔑视他人之词。谓鄙陋卑微之徒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3回:“量鼠雀之辈,何足汗刀!”
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yě勿谓言之不预也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。指把话说在前面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9回:“一经觉察,白简无情,勿谓言之不预也。”
ài mó zhī zhù爱莫之助虽然同情,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。宋 陈亮《喻夏卿墓志铭》:“晚虽家事不如初,而亲戚故旧之急难,族人子弟之美事,爱莫之助,每致其惓惓之意,而人人常信之。”
quán quán zhī zhōng拳拳之忠拳拳:形容诚恳。形容非常恳切。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拳拳之忠,终不能自列。”
chéng tiān zhī hù承天之祜承:蒙受;祜:福。蒙受老天的赐福。《诗经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受天之祜。”
bù jié zhī fǔ不竭之府竭:尽,完。取之不尽的府库。比喻很富有。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牧民》:“藏于不竭之府者,养桑麻,育六畜也。”
chuǎn xī zhī jiān喘息之间喘一口气的功夫。比喻时间短。《后汉书·张纲传》:“若鱼遊釜中,喘息须臾之间耳!”
jiāng shān zhī hèn江山之恨江山:山川,山河,疆土。痛恨祖国河山沦亡敌手。唐·陈熙晋《骆侍御传》:“万里烟波,举目有江山之恨。”
dà yǎ zhī táng大雅之堂高雅的厅堂。比喻高的要求;完美的境界。清 袁枚《与陈刺史虚斋》:“未登大雅之堂,还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。”
wú lì zú zhī dì无立足之地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。形容极其贫困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3回:“贾政听说,忙叩头说道:‘母亲如此说,儿子无立足之地了。’”
zhù tuó zhī nìng祝鮀之佞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不有祝鮀之佞,而有宋朝之美,难乎免于今之世矣。”祝鮀,春秋卫人,能言善辩,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,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不有祝鮀之佞,而有宋朝之美,难乎免於今之世矣。”
jiǔ ér jiǔ zhī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。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8回:“万一多嘴多舌,露出话来,人家一个年轻娃子,知他性情怎样的?久而久之,慢慢知晓便罢。”
zhōu chē zhī lì舟车之利舟:船,水运;车:车辆,陆运;利:便利。车船便利。形容水陆运输方便。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难二》:“舟车机械之利,用力少,至功大,则入多。”
chuǎn xī zhī jī喘息之机暂停活动、舒缓一段时间。金玉舟《赵匡胤》第31章:“柴荣那里肯给敌军以喘息之机,立刻挥军急追。”
bā dǒu zhī cái八斗之才八斗:指量多;才:才华。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;诗文多而华美。唐 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愁坐芝田馆,用尽陈王八斗才。”
tóu suō zhī jù投梭之拒见“投梭折齿”。唐·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君子有援琴之挑,鄙人无投梭之拒。”
jù zhī mén wài拒之门外拒:拒绝。把人挡在门外,不让其进入,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。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13章:“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,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。”
wèng zhōng zhī biē瓮中之鳖比喻已在掌握之中;逃跑不了的东西。瓮:大坛子;鳖:甲鱼。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,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,安放在船头之上。”
shàng wú piàn wǎ,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,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。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
fù sú zhī lèi负俗之累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。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越绝外传记范伯》:“有高世之材,必有负俗之累。”
qiān jīn zhī dī,kuì yú yǐ lòu千金之堤,溃于蚁漏堤:堤坝;溃:崩溃。一个小小的蚂蚁洞,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。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。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一》:“千金之堤,溃于蚁漏,有罅故也。”
wú néng zhī bèi无能之辈笨拙、没有能力或容易犯错误的人。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51回:“岳飞真乃无能之辈。”
chéng xià zhī rǔ城下之辱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。梁启超《知耻学会叙》:“越惟无耻,故安于城下之辱。”
gān chéng zhī jiàng干城之将干城:盾牌和城墙,比喻捍卫者。指保卫国家的大将。《诗经·周南·兔罝》:“纠纠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《孔丛子·居卫》:“今君处战国之世,选爪牙之士,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,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。”
bàn miàn zhī jiāo半面之交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。意谓交情不深。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62回:“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,此语从何而来?”
chú ráo zhī yán刍荛之言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割草打柴人的话。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。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。《诗经 大雅 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
dǒu shāo zhī rén斗筲之人斗:容十升。筲:竹器;容一斗二升。斗、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。像斗筲那样容量的人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;见识短浅。亦用为自谦之词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”
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,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鲍鱼:咸鱼;肆:店铺。如同进入咸鱼店,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。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。三国·魏·王肃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”
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,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
jiān rén zhī yǒng兼人之勇兼人:一人抵多人;勇:勇敢。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。形容十分勇敢。《汉书 韩信传》:“受辱于胯下,无兼人之勇,不足畏也。”
gǔ yǐ yǒu zhī古已有之古代就已经有了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》序言:“其实‘杂文’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。是‘古已有之’的。”
sān nián zhī ài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。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,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,只能这样做。宋·辛弃疾《九议》:“岁币郊祀之费,是不得已而为之者。”
ān zhī ruò sù安之若素安:指心安;若:如同;素:平素;向来。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;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;毫不介意。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;听之任之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第二天宝小姐酒醒,很觉得过意不去。后来彼此熟了,见瞿太太常常如此,也就安之若素了。”
bù huò zhī nián不惑之年惑:迷惑;年:年龄。不迷惑的年龄;人到四十岁;称“不惑之年”;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;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四十而不惑。”
tián fù zhī huò田父之获田父:农夫;获:得到。指不费力气而轻易得到的好处。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田父见之,无劳倦之苦,而擅其功。”
zhì zhī bù wèn置之不问置:放着;之:代词。放在那儿不管。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18回:“圣上置之不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