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bǎn shàng dìng dīng板上钉钉 | 比喻事情已经决定,不能改变。 | 王蒙《蝴蝶》:“海云是已经定性、已经作了板上钉钉的正式结论的阶级敌人。” |
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瞒上不瞒下 | 瞒:也作“漫”,欺骗,蒙蔽。瞒着上面,不瞒下面。指通同作弊,不使上级知道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六回:“现在是上头堂官晓得了这桩事情。不瞒老哥说:这些事情原是瞒上不瞒下,常常有的,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经手。” |
mán shàng qī xià瞒上欺下 | 蒙骗上级,压迫下属和人民。 | 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至今还不能替老百姓想,瞒上欺下,咱简直不是个人啦!” |
yī yōng ér shàng一拥而上 |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。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每人手提只小箱子,在人堆里等车,时时刻刻鼓励自己,不要畏缩,第一辆新车来了,大家一拥而上。” |
nù cóng xīn tóu qǐ,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 |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也泛指恼怒到极点。 | 《五代史平话》:“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,才听得后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。” |
pěng dào tiān shàng捧到天上 | 比喻吹捧过分。 | 林语堂《说福禄特尔与中国迷》:“中国的文化礼教,曾经被欧人称为世界最高的文化,捧到天上去。” |
yuè rán zhǐ shàng跃然纸上 | 跃然:跳跃;活跃的样子。形容好像活的一样;跳跃在纸面上。 | 清 薛雪《一瓢诗话》:“如此体会,则诗神诗旨,跃然纸上。” |
zuǐ shàng wú máo,bàn shì bù láo嘴上无毛,办事不牢 | 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5回:“俗语说道,‘嘴上无毛,办事不牢’,像你诸位一定是靠得住,不会冤枉人的了?” |
chè shàng chè xià彻上彻下 | 彻:贯通。贯通上下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虽之夷狄,不可弃也。”宋 朱熹集注引宋 程颢曰:“夫彻上彻下语。” |
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谩上不谩下 | 瞒:欺骗。欺骗上级,对下级无所顾忌。 | 宋·江万里《宣政杂录·通同部》:“又谓制作之法曰:‘谩上不谩下’,通衢用以为戏云。” |
nán shàng jiā nán难上加难 | 难:不容易。形容极端的难度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七回:“所有上条陈一事,竟是难上加难。” |
jì shàng xīn lái计上心来 | 计谋涌上心头。 | 元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一折:“眉头一纵,计上心来。” |
shàng shàng xià xià上上下下 | 上面下面,往上往下,上级和下级,泛指单位的整体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3回:“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,和十数个乡夫在此,上上下下,放了窝弓药箭等他。” |
zhān shàng tuō máo毡上拖毛 | 毡为毛制,在毡上拖毛,则涩滞难行。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。 | 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一折:“我着你去呵,似弩箭离弦,叫你回来呵,便似毡上拖毛。程婴,你则道我不认的你哩!”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三折:“鲁智深窟里拔蛇……宋公明似毡上拖毛。” |
shàng xià dǎ liàng上下打量 | 对某人估量,揣度。 | |
nián yú shàng zhú gān鲇鱼上竹竿 | 俗说鲇鱼能上竹竿,但鲇鱼黏滑无鳞,爬竿毕竟困难。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。 | |
zuì shàng jiā zuì罪上加罪 | 指罪恶更为严重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见今县里告下忤逆,如今又打死小四,罪上加罪。” |
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,yuàn zhě shàng gōu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 |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。 | 《武王伐纣平话》下卷:“姜尚因命守时,直钩钓渭水之鱼,不用香饵之食,离水面三尺,尚自言曰:‘负命者上钓来!’” |
tóu shàng ān tóu头上安头 | 比喻多余和重复。 | 宋 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何况头上安头,屋下盖屋,毕竟巧者有余,拙者不足。” |
bù chā shàng xià不差上下 | 不分高下,差不多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0回:“一般是鲜花嫩柳,与众姊妹不差上下。” |
zhǐ shàng tán bīng纸上谭兵 | 谭:同“谈”。比喻空谈理论,不能解决实际问题。 | 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第13卷:“今日动笑纸上谭兵,不知纸上之功,即有深浅,有一二分之见,有六七分之见,有十分之见。” |
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老虎头上搔痒 | 比喻不自量力。 | 蔡东藩《明史演义》第63回:“今严嵩父子,威焰薰天,一百个仇鸾,尚敌不过他,老虎头上搔痒,无补国家,转取祸戾,何苦何苦!” |
fèn duī shàng zhǎng líng zhī粪堆上长灵芝 | 灵芝:菌类植物,古人以为吃了可以长生。比喻在卑下的环境中产生出高贵的东西。 | 元·杨文奎《儿女团圆》第四折:“敢则是鸦窝里出凤凰,粪堆上长灵芝,这言语信有之。” |
yì shàng sǔn xià益上损下 | 有益上层的人,损害下层的人。 | 《清史稿·世祖本纪》:“厚己薄人,益上损下,是朕之罪一也。” |
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上气不接下气 |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。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七回:“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,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” |
lǎo hǔ tóu shàng dǎ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打苍蝇 | 比喻胆大妄为,自己找死。 |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20回:“问他有脑袋没有?谁敢在老虎头上打苍蝇。” |
tóu shàng mò xià头上末下 | 第一次,初次。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19回:“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,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!” |
jiá shàng tiān háo颊上添毫 | 颊:面颊;毫:毫毛。给人画像时在脸上添上几根毫毛。比喻文章经润色后更加精采。 | 《晋书 顾恺之传》:“尝图裴楷橡,颊上夹三毛,观者觉神明殊胜。” |
rì gāo rì shàng日高日上 | 一天一天高起来,一天比一天向上长。 | 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:“及其茎叶既生,则又日高日上。” |
lóng yù shàng bīn龙御上宾 | 见“龙驭上宾”。 | 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 |
dǎ yā zi shàng jià打鸭子上架 |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。 | 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二章:“我这两下子,你是清楚的,管工交,是打鸭子上架。” |
nài shàng zhù xià奈上祝下 | 指畏首畏尾的很为难的样子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3回:“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,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,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。” |
shàng xià yī xīn上下一心 | 上上下下一条心。 |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上下一心,三军同力,与之远举极战,则不可。” |
mǎi shàng zhǔ xià买上嘱下 | 见“买上告下”。 | 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三回:“当下龚正寻个相识,将些银两,替王庆到营差拨处买上嘱下的使用了。” |
sān shí liù cè,zǒu shì shàng j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 |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了事。 | 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 |
shàng xià tóng mén上下同门 | 上下:指上一辈与下一辈。姑婿与侄婿的互称。 | 唐·赵璘《因话录》卷三:“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,与李师稷及第。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,门生集候仆射,而李公在坐,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。”自注:“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,谓之上下同门。” |
qī shàng bā xià七上八下 | 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。 | 宋 宗杲说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》第21卷:“方寸里七上八下,如咬生铁橛,没滋味时,切莫退志。” |
shàng shù bá tī上树拔梯 | 比喻引诱别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。 | 宋 晓莹《罗湖野录》第一卷引宋 黄庭坚与兴化海老手帖:“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,共出一臂,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。” |
jù lú tàn shàng踞炉炭上 | 踞:蹲、坐。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。形容处境险恶,不堪忍受。 | 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军还,权遣使乞降,上表称臣,陈说天命。魏武帝曰:‘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!’” |
shàng tǔ xià xiè上吐下泻 | 呕吐与腹泻。指人患病。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0回:“化及见军士焦头烂额,后忽然又上吐下泻,一齐病倒,便放声大哭。” |
tǎn shàng tè xià忐上忑下 | 谓心神不定,恐惧不安。 | 《宋元戏文辑佚·张资鸳鸯灯》:“吃了万千控持,谙了无限磨难,受了多少忐上忑下。” |
bī shàng liáng shān逼上梁山 | 梁山:又称梁山泊;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;梁山县南;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;北宋以后;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。《水浒传》里有宋江、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;上梁山造反的情节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。 | 毛泽东《做革命的促进派》:“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,就是公开号召,开许多会,将起军来,‘逼上梁山’。” |
zuǐ shàng gōng fū嘴上功夫 | 指没有实际本事,只是口头说说而已。 | |
shàng wú piàn wǎ,xià wú zhuō zhuī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 | 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无立足之地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》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 |
shēng shàng qǐ xià生上起下 | 起:扶起,引申为启发。承接前者,引出后者。 | 《旧唐书·褚无量传》:“凡者,生上起下之名,不专系于本职。” |
lǎng lǎng shàng kǒu朗朗上口 | 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。 | 老舍《诗与快板》:“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,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,能朗朗上口。” |
gōng xīn wèi shàng攻心为上 |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。 | 晋 习凿齿《襄阳记》:“夫用兵之道,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;心战为上,兵战为下。” |
mǎ shàng qiáng tóu马上墙头 | 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。 | 宋 晁端礼《水龙吟》词:“马上墙头,纵教瞥见,也难相认。” |
xià xué shàng dá下学上达 | 指学习人情事理,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。 | 《论语 宪问》:“子曰: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” |
rè guō shàng mǎ yǐ热锅上蚂蚁 | 比喻处境艰困、惶急不安的人。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把个赵氏在屏风后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一般。” |
rě huǒ shàng shēn惹火上身 | 惹:招引。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。 | 明·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:“生怕惹火烧身,连忙把余琳并冯氏,都送将出来。” |
xīn bìng hái cóng xīn shàng yī心病还从心上医 |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。 | 元·吴昌龄《张天师》:“这的是心病还从心上医。” |
tiān shàng shí lín天上石麟 | 旧时称人有文采的儿子。 | 《南史·徐陵传》:“年数岁,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,宝志摩其顶曰:‘天上石麒麟也。’” |
yàn cháo mù shàng燕巢幕上 |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 |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夫子之在此也,犹燕之巢于幕上。” |
yì hōng ér shàng一哄而上 | 同“一哄而起”。 | 《人民日报》1983.10.31:“在发展新‘三大件’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,决不能再像发展老‘三大件’那样,一见有利可图,便一哄而上。” |
shàng yī yī guó上医医国 | 上医:高明的医生,比喻高贤;医国:指为国家除患祛弊。高贤能治理好国家。 | 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文子曰:‘医及国家乎?’对曰:‘上医医国,其次疾人,固医官也。’” |
gōng nǔ shàng xián,dāo jiàn chū qiào弓弩上弦,刀剑出鞘 | 弦:弓上的牛筋绳子;鞘:装刀剑的套子。弓张上弦,刀拔出鞘。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。 | 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不许交头接耳,不许语笑喧哗,弓弩上弦,刀剑出鞘。” |
dào shén me shān shàng chàng shén me g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|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。 | 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俗话说:‘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。’……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,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。” |
yù qióng qiān lǐ mù,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 | 要远望千里就要登更高的一层楼。比喻站得越高,看得越远。 | 唐·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诗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 |
liǔ shù shàng zháo dāo,sāng shù shàng chū xuè柳树上着刀,桑树上出血 | 比喻代人受过。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0卷:“忽朝一日,发出句说话来,教‘张公吃酒李公醉’,‘柳树上着刀,桑树上出血’。” |
shàng wú piàn wǎ,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,下无立锥之地 | 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 |
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,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山上无老虎,猴子称大王 | 俗语,比喻没有能人,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。 | 《晚清文学丛钞 冷眼观》第十四回:“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,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,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,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,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。” |
shàng wú piàn wǎ,xià wú zhuó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之地 | 卓:直立。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 |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云居膺禅师法嗣》:“问:‘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时如何?’师曰:‘莫飘露么。’” |
chī dé kǔ zhōng kǔ,fāng wéi rén shàng rén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 | 方:始;人上人:指才能出众的人。吃得千辛万苦,才能获取功名富贵,成为别人敬重的人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这才合了俗语说的一句话,叫做‘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’。” |
shān yīn dào shàng,yìng jiē bù xiá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 |
tiān shàng tiān xià,wéi wǒ dú zūn天上天下,惟我独尊 | 惟:只有;尊:地位或辈分高。形容人妄自尊大,目空一切。 | 《敦煌变文集·太子成道经》第一卷:“天上天下,惟我独尊。” |
chuáng shàng shī chuáng床上施床 | 比喻多余和重复。 |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序致》:“晋魏已来所着诸子,理重事复,递相模效,犹屋下架屋,床上施床耳。” |
máng shàng jiā máng忙上加忙 | 指人十分繁忙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9回:“凤姐儿自不必说,忙上加忙。李纨宝钗自然和婶母姊妹叙离别之情。” |
chuáng shàng dié chuáng床上叠床 | 比喻多余和重复。同“床上施床”。 | 明 徐渭《<四书绘>序》:“而传注讲章,转相缠说,未免床上叠床。” |
cháo yě shàng xià朝野上下 | 朝野:指朝廷和民间;上下:从中央到地方。指从中央到地方,从做官的到老百姓。 | 清 魏源《治篇十一》:“其朝野上下,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,安其危而利其害。 |
qīn shàng jiā qīn亲上加亲 | 指亲戚内部再有儿女亲事。形容关系十分紧密。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6回:“清后的母亲也是太后的胞妹,结这重亲的意思,全为了亲上加亲,要叫爱新觉罗的血统里,永远混着那拉氏的血统。” |
chuáng shàng dié chuáng床上迭床 | 同“床上施床”。 | |
huǒ shàng nòng xuě火上弄雪 | 比喻易于败亡,事情很容易办到。 |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4回:“谁知钱不由正经路来的,火上弄雪;不由正经路去的,石沉大海,日减月削,渐渐损之又损,而至于无。” |
tóu shàng zhe tóu头上着头 | 犹言头上安头。 | |
sāng jiān pú shàng桑间濮上 | 桑间在濮水之上,是古代卫国的地方。古指淫风。后也指男女幽会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地理志下》:“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,男子亦亟聚会,声色生焉。” |
xǐ shàng méi shāo喜上眉梢 | 眉梢:眉尖。喜悦的神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。形容高兴时眉开眼笑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思索良久,得了主意,不觉喜上眉梢。” |
fā shàng chōng guàn发上冲冠 | 犹言发上指冠。语本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授璧,相如因持璧却立,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 | 语出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授璧,相如因持璧却立,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 |
rén jiān tiān shàng人间天上 |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。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。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。 | 唐 崔颢《七夕词》:“仙裙玉佩空自知,天上人间不相见。” |
tiān shàng rén jiān天上人间 | 一个在天上,一个在人间。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。 | 南唐·李煜《浪淘沙》词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 |
zǔ shàng zhī ròu俎上之肉 | 俎:菜板。菜板上的肉。比喻可以任人宰割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……如令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,何辞为?” |
jiàn zài xián shàng,bù dé bù fā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 | 箭:弓箭;弦: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。箭已搭在弦上,不得不发射。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。 | 三国·魏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李善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发。” |
qǔ fǎ yú shàng,jìn dé hū zhōng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 | 法:标准,规范。取上等的为标准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| 唐·唐太宗《帝范》第四卷:“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,取法于中,故为其下。” |
gǔ zú gàn jìn,lì zhēng shàng yóu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 | 鼓:鼓动,振作;上游:比喻前列或高位。把劲头鼓足,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。 | 毛泽东《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,通过了‘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,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’的总路线。” |
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,zhǐ pà yǒu xīn rén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 |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,任何困难都能克服。 | 明·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38回:“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既来至此,焉有怯进之理?” |
jìng shàng jiē xià敬上接下 | 尊敬在己之上者,爱护在己之下者。形容待人谦恭有礼。同“敬上爱下”。 | 《隶释 汉金乡长侯成碑》:“安贫乐道,忽于时荣。敬上接下,温故知新。” |
zǒu mǎ shàng rèn走马上任 | 官员到职上任。指开始担任某项职务。 | 五代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:“车驾必谋幸蜀,先以称公走马赴任。” |
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,mò guǎn tā jiā wǎ shàng sh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家瓦上霜 |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,不管别人的事。 | 《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》:“王定拜别三官而去。正是: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家瓦上霜。” |
qīn shàng zuò qīn亲上做亲 | 指原是亲戚,又再结姻亲。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偏我不如他,我仁者能仁,身里出身的根脚,又是亲上做亲,况兼他父命。” |
sān shí liù jì,zǒu wéi shàng jì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 |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;最好是避开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;没有别的好办法;只能出走。 | 《南齐书 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 |
tóu shàng zhuó tóu头上著头 | 犹言头上安头。比喻多余和重复。 |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云门山文偃禅师》:“诸和尚子,饶你道有什么事,犹是头上著头。” |
zuò bì shàng guān作壁上观 | 壁:壁垒;营寨周围的高墙。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。比喻从旁观望;置身事外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及楚击秦,诸将皆从壁上观。” |
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福军。你新官上任三把火,乱烧一通,迟早要犯大错误呀!” |
guān shàng jiā guān冠上加冠 | 同画蛇添足,比喻多余的举动。 | 清 赵翼《陔馀丛考 成语》:“画蛇添足、冠上加冠,二皆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。” |
lóng yù shàng bīn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 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 |
zhǎng shàng míng zhū掌上明珠 | 手掌中的夜明珠。比喻极受钟爱的子女。 | 晋 傅玄《短歌行》:“昔君视我,如掌中珠;何意一朝,弃我沟渠。” |
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,qī shàng bā xià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 | 比喻心情不安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,暗暗地寻思道:‘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,如何这般相待,不许人动身?’” |
qīn shàng chéng qīn亲上成亲 | 谓原是亲戚,又再结姻亲。 | 元·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一折:“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,争奈忒达地忒知根,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。” |
lí shì dùn shàng离世遁上 | 超脱世俗,回避君上。 | 《韩非子·八说》:“为故人行私,谓之‘不弃’;以公财分施,谓之‘仁人’;轻禄重身,谓之‘君子’;枉法曲亲,谓之‘有行’;弃官宠交,谓之‘有侠’;离世遁上,谓之‘高傲’;交争逆令,谓之‘刚材’。” |
qīn shàng zuò qīn亲上作亲 | 亲戚间再结姻亲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0回:“又听见二奶奶说,宝玉的事,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,凭谁来说亲,横竖不中用。” |
fú yáo zhí shàng扶摇直上 | 扶摇: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。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。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。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