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jīn wú bù jìn金吾不禁 | 金吾: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。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,终夜观灯,地方官取消夜禁。后也泛指没有夜禁,通宵出入无阻。 | 唐 韦述《西都杂记》:“西都京城街衢,有金吾晓暝传呼,以禁夜行;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,前后各一日。” |
bì mén bù chū闭门不出 | 关起门来不外出,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史弼传》:“荆竟归田里,称病闭门不出。” |
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,lǎo dà tú shāng bēi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 |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,到了老年,悲伤也没用了。 | 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 |
bù liǎo liǎo zhī不了了之 | 了:完结;了结;不了:不结束;不过问。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。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、事情不过问;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。 | 宋 叶少蕴《避暑录语》上卷:“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,故有‘主司头脑太冬烘,错认颜标是鲁公’之言,人以为是戏谈。” |
qíng bù zì yǐ情不自已 | 犹情不自禁。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瑞云》:“过一二日,情不自已,修贽复往。” |
dào bù shí yí道不拾遗 | 遗:丢失的东西。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;据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气很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遗”。 |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,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 |
zuò bù rú chéng作不如程 | 程:规矩、格式,也作期限。做的不合规格或不能如期完成。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锦瑟》:“作不如程,则刖耳、嬶鼻、敲刖胫趾,君能之乎?” |
xíng bù cóng jìng行不从径 | 走路不遵循正道。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。 |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说符》:“譬之出不由门,行不从径也,以是求利,不亦难乎?” |
bù shèng qí kǔ不胜其苦 | 胜:禁得起。不能忍受那种苦楚。 | 唐 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,去其衣服,以马鞭鞭之数百,生不胜其苦而毙。” |
zì shì bù míng自视不明 | 自视: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;不明:看不清楚。指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。 |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·道经》第24章:“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” |
xiāng huǒ bù jué香火不绝 | 指信神者所供养的香烛不断绝。亦作“香火不断”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五卷:“民间各处,立起个‘虎媒之祠’,若是有婚姻求合的,虔诚祈祷,无有不应,至今黔陕之间,香火不绝。” |
fú bù yíng zì福不盈眦 | 谓福禄富贵渺小而短暂。 | 《文选·班固〈答宾戏〉》:“朝为荣华,夕为憔悴,福不盈眦,祸溢于世。”李善注引李奇曰:“当富贵之间,视之不满目。” |
tiān bù zhuàn dì zhuàn天不转地转 | 指以后总有见面的机会。 | |
bù cán wū lòu不惭屋漏 | 屋漏: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帐幕遮盖处。独处于室时慎守善德,无愧于心。形容心地光明,在暗中也不做坏事,不起邪念。 | 隋·江总《让尚书仆射表》:“门惊如市,不惭屋漏;心抱如水,无欺暗室。” |
háo fàng bù jī豪放不羁 | 羁:束缚。形容人性情豪迈直爽气魄大而不受拘束。 | 《清史稿 文艺传 侯方域》:“(方域)性豪迈不羁,为文有奇气。” |
yuán yuán bù jié源源不竭 | 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;竭:完。形容接连不断,没有尽头。 | 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:“又防止了对于人力资源的滥用和浪费,人力动员却可以源源不竭。” |
qín shòu bù ruò禽兽不若 | 连禽兽不如。形容人格低下,品行极坏。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95回:“海青乃能尽忠如此,彼张均、张洎辈,真禽兽不若矣!” |
jiàn suǒ bù jiàn见所不见 | 见“见所未见”。 | 汉·扬雄《法言·渊骞》:“七十子之于仲尼也,日闻所不闻,见所不见,文章亦不足为矣。” |
wàn bù shī yī万不失一 | 失:失误,差错。一万次中也不会失误一次。形容非常有把握。亦作“万不一失”、“万无一失”、“万无失一”。 | 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治乡治邦莅天下者,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。”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韩信曰:‘先生相人何如?’对曰:‘贵贱在于骨法,忧喜在于容色,成败在于决断,以此参之,万不失一。’” |
bù biàn zhī chù不便之处 | 指不方便的地方。 | 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54回:“阿珠要自己去劝,毕竟有好些不便之处,亦不敢上楼。” |
lè cǐ bù juàn乐此不倦 | 此:这。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。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。 | 《后汉书 光武帝纪》:“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” |
huà dì wéi láo,yì bù rù画地为牢,议不入 | 议:议论。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,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。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士有画地为牢,势不可入;削木为吏,议不可对,定计于鲜也。” |
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初生之犊不畏虎 |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:“刚吃过早饭,人马全都汇齐,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,不免惊惶,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,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。” |
lè cǐ bù pí乐此不疲 | 乐:喜爱;爱好;疲:疲倦。乐于做某事;沉浸其中;不觉疲倦。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》:“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” |
wěi dà bù diào尾大不掉 | 掉:摇动。尾巴太大,掉转不灵。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,无法指挥调度。现比喻机构庞大,指挥不灵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一年》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。” |
fàng dàn bù jī放诞不羁 | 见“放荡不羁”。 | 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一○引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·王濛》:“王濛字仲祖,晋阳人,放诞不羁。书比庚翼,丹青甚妙,颇希高远。” |
yī kǒng bù dá一孔不达 | 一窍不通。 | |
jié áo bù xùn桀敖不驯 | 同“桀骜不逊”。 | 茅盾《追求》:“学生们侮辱师长,如此桀敖不驯,即使现在不入‘西歪’,将来要做‘西歪’也是难免的。” |
yī mǎ bù kuà liǎng ān一马不跨两鞍 | 一匹马不能套两个马鞍。比喻一女不嫁二夫。 | 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我一马不跨两鞍。想男儿在日,曾两年匹配,却叫我改嫁别人,其实做不得。” |
shí bù chōng cháng食不充肠 | 见“食不充饥”。 | 唐·元稹《同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臣八岁丧父,家贫无业,母兄乞丐以供资养,衣不布体,食不充肠,幼学之年不蒙师训。” |
bù gǒu yán xiào不苟言笑 | 苟:苟且;随便。不随便说笑。指态度庄重、严肃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不登高,不临深,不苟訾,不苟笑。” |
fēi qián bù xíng非钱不行 | 指官场黑暗,贪污成风,办事没有钱打通关节是行不通的。 | 唐·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“愔问故,答曰:‘当今之选,非钱不行。’” |
xì ér bù shí系而不食 | 系:结。光挂着却不吃。指中看不中吃的东西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吾岂綔瓜也哉!鄢能系而不食。” |
niè ér bù yú涅而不渝 | 涅:黑泥;渝:改变。用涅染也染不黑。比喻品格高尚,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。 | 唐·陈子昂《周故内供奉学士怀州河内县尉陈君硕人墓志铭》:“非淳人淑士,其谁能涅而不渝哉?” |
qiān jīn zhī zǐ,bù sǐ yú shì千金之子,不死于市 | 市:众人聚集的地方。指富贵人家子弟犯了死罪,可以免除服刑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货殖列传序》:“谚曰:‘千金之子,不死于市。’此非空言也。” |
bù sǐ bù huó不死不活 | 形容事物没有生气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48卷:“唯是被囚不死不活,这地位如何处,直是难。” |
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措 | 措:安置;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。也作“莫知所措”、“未知所措”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》:“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,哀喜交并,不知所措。” |
wéi dé bù zhōng为德不终 | 见“为德不卒”。 | 叶圣陶《乡里善人》:“唉,为德不终,我想起来非常之难过!” |
zhí mí bù wù执迷不悟 |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。 | 《梁书 武帝纪上》:“若执迷不悟,距逆王师,大众一临,刑兹罔赫,所谓火烈高原,芝兰同泯。” |
fāng tóu bù liè方头不劣 | 方头:俗指不通时宜;不劣:倔强不驯顺。形容人性格倔强、顽固。 | 元·关汉卿《钱大尹智勘绯衣梦》第四折:“俺这里有个裴炎,好生方头不劣。” |
má bì bù rén麻痹不仁 | 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。 | 明 李贽《寄答留都书》:“今但以仁体称兄,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。” |
cún ér bù lùn存而不论 | 存:保留;论:讨论。把问题保留起来;暂不加论述或讨论。 | 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六合之外,圣人存而不论;六合之内,圣人论而不议。” |
bù néng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不能登大雅之堂 | 形容不够文雅。 | |
bù cǐ zhī tú不此之图 | 此:这个;图:图谋,计划。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2回:“不此之图,而伐荆州,荆州丰乐之地,国和民顺,未可动摇。” |
nián gǔ bù dēng年谷不登 | 年谷:一牛收获的谷物;登:成熟,完成。指年成很差,荒年。 | 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岁凶,年谷不登。” |
bǐ zhòng bù tóng比众不同 | 与大家相比,大不一样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,十分快疾,把个金星撇在脑后,先至南天门外。” |
bù dé ér zhī不得而知 | 得:能够。无从知道。 | 唐 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故虽谏且议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 |
yán wú bù jìn言无不尽 | 把内心的话说尽,毫不保留。 | 《北齐书·高德政传》:“德政与帝旧相昵爱,言无不尽。” |
chǐ chǐ bù xiū侈侈不休 | 说话没完没了;唠叨。 | 沙汀《闯关》:“左嘉很快就把问题拉在自己身上去了,侈侈不休的辩解起来,直到好一阵才把话头牵开。” |
chōng ěr bù wén充耳不闻 | 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 | 清 李渔《奈何天 闹封》:“边陲告急,司转运者,充耳不闻。” |
bù dào wū jiāng bù jìn tóu不到乌江不尽头 | 乌江:项羽兵败的地方。比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:“政如下棋的较胜争强,眼红喉急,分明似孙庞斗智,赌个你死我活,又如刘项争天下,不到乌江不尽头。” |
shuǐ xiè bù lòu水泄不漏 | 犹言滴水不漏。形容说话慎密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回:“小小国都,城不高,池不深,被三国兵车,密密扎扎围得水泄不漏,城内好王害怕。” |
shé wú tóu bù xíng蛇无头不行 | 行:走。比喻一个集体没有带头的就行动不起来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8回:“蛇无头不行,兵无主自乱,大都弃城逃生,各走各路。” |
hún bù fù tǐ魂不赴体 | 同“魂不附体”。 |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西湖三塔记》:“霎时间把刀破开肚皮,取出心肝,呈上娘娘,惊得宣赞魂不赴体。” |
ōu niǎo bù xià鸥鸟不下 | 鸥鸟不愿飞下来。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,加倍防范。 |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黄帝》:“海上之人好沤鸟者,每旦之海上,从沤鸟游,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……明日之海上,沤鸟舞而不下也。” |
shǔ bù shèng shǔ数不胜数 | 数:计算;胜:尽。数都数不过来。形容数量极多;很难计算。 | 《方岩记静》:“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,还数不胜数,所以一年四季,方岩香火不绝,而尤以春秋为盛。” |
bù hé shí yí不合时宜 | 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哀帝纪》:“朕过听贺良等言,冀为海内获福,卒亡嘉应。皆违经背古,不合时宜。” |
tāo tāo bù jié滔滔不竭 |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。 | 《乐府诗集·郊庙歌辞十二·积善歌》:“饮福受胙,舞降歌迎,滔滔不竭,洪惟水行。” |
bù tǔ bù kuài不吐不快 | 吐:倾诉;快:痛快。不说出来就不痛快。 | 叶圣陶《在民间》:“庞怀着一腔的意思,又丰富,又热烈,不吐不快,故而高兴地这样问。” |
bù cún jiè dì不存芥蒂 | 芥蒂:本作“蒂芥”,细小的梗塞物,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。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。形容人心地宽,气量大。 | 汉 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,曾不蒂芥。” |
bù qī ér tóng不期而同 | 期:约定期限。指不约而同。 | 郭沫若《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》:“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,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。” |
wéi rì bù zú惟日不足 | 惟:只;足:够。只觉时日不够。 | 《尚书·泰誓中》:“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,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。” |
mì ér bù xuān秘而不宣 | 秘:不公开的;引申为隐匿;不能让别人知道;宣:公开。把知道的消息、情况隐秘起来;不告诉别人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吕蒙传》:“密为肃陈三策,肃敬受之,秘而不宣。” |
fēn háo bù shuǎng分毫不爽 |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0卷:“那阴报事也尽多,却是在幽冥地府之中,虽是分毫不爽,无人看见。” |
yī bù zuò,èr bù xiū一不作,二不休 | 要么不做,做了就索兴做到底。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,就索兴做到底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索性让我一不作,二不休,见一个杀一个,见两个杀一双,杀个爽快。” |
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shí一发而不可收拾 |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2回:“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,及文七爷醉后之言,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,所以又是气,又是醋,并在一处,一发而不可收拾。” |
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,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 | 举:推荐。举荐身边的人,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;举荐外面的人,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。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荀慈明曰:‘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,以为至公。’” |
zì qiáng bù xī自强不息 | 自觉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 |
duàn hū bù kě断乎不可 | 断乎:果断的样子;可:可以,能够。指坚决或绝对不能。 | 鲁迅《随感录》:“如何扫除?万万不能,也断乎不可!” |
zhòu yè bù shě昼夜不舍 | 昼:白天;舍:止。白天晚上都不停。形容勤奋地学习或工作,到了夜以继日、昼夜不停的地步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’” |
bù zhī sǐ huó不知死活 | 形容不知利害,冒昧从事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7回:“无才小辈,背反狂夫!上负朝廷之恩,下辱祖宗名目,不知死活!引军到来,有何理说?” |
yán bù èr jià言不二价 | 见“言无二价”。 | 艾芜《人生哲学的一课》:“货在商人店里,贵得如同宝贝,真是言不二价的。” |
hūn mí bù xǐng昏迷不醒 | 神志昏沉,不省人事。 |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》:“次日昏迷不醒,叫唤也不答应,正不知甚么病症。” |
bàn shēn bù suí半身不遂 | 遂:顺;如意;指能活动。半边身体不能活动自如。 | 汉 张仲景《金匮要略方论 中风历节》:“夫风之为病,当半身不遂,或臂不遂者,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侠然。” |
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树欲静而风不止 | 树要静止,风却不停地刮着。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 | 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九卷: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也。” |
bù jué rú fà不绝如发 | 绝:断。形容局势危急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》:“先日诸吕阴谋大逆,刘氏不绝如发。” |
hǎo xīn bù dé hǎo bào好心不得好报 | 报:报答。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,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好意叫他洗脚,颠倒嫌冷嫌热,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!” |
bì kǒu bù tán闭口不谈 | 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。 | 沈从文《边城》:“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,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,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。” |
jié ào bù gōng桀傲不恭 | 同“桀骜不逊”。 | 《二程遗书》附录《门人朋友叙述并序》:“人有不及,开导诱掖,惟恐其不至。故虽桀傲不恭,见先生,莫不感悦而化服。” |
zī zī bù juàn孜孜不倦 | 勤奋努力;不知疲倦(孜孜:勤勉的样子)。 | 《尚书 君陈》:“惟日孜孜,无敢逸豫。”《后汉书 鲁丕传》:“性沉深好学,孳孳不倦。”《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》:“乃更潜心典籍,孜孜不倦。” |
zhí mí bù xǐng执迷不醒 | 犹执迷不悟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一八回:“宝钗虽不言语,遇事试探,见他执迷不醒,只得暗中落泪。” |
bù zhī zhě bù zuì不知者不罪 | 罪:责备,怪罪。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,就不加怪罪。 |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六十三回:“起凤道:‘牛兄何不早通姓名,使小弟多多得罪。勿怪,勿怪。’牛通道:‘不知者不罪。’” |
tián bù zhī xiū恬不知羞 | 见“恬不知耻”。 | 清·王韬《凇隐漫录·冯佩伯》:“特不解当时妇女,何以恬不知羞,岂真叔宝全无心肝者哉?” |
tiào jìn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进黄河洗不清 |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,避免嫌疑。同“跳在黄河洗不清”。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三卷第四十二章:“我不是担心他被留在贼营,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,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,回来时被丁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,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,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?” |
shì bù yǒu yú事不有余 | 谓达到极点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娘儿俩先哭了个事不有余,大家劝住,他便忙着到祠堂行礼。” |
duò zèng bù gù堕甑不顾 | 甑:古代一种瓦制炊器;顾:回头看。甑落地已破,不再看它。比喻既成事实,不再追悔。 | 《后汉书·郭泰传》:“客居太原,荷甑堕地,不顾而去。林宗见而问其意,对曰:‘甑已破矣,视之何益。’” |
fù guì bù néng yín富贵不能淫 | 富:有钱;贵:旧指官位高;淫:迷惑、诱使腐化堕落。指不为金钱和权位所迷惑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 |
sú bù kě yī俗不可医 | 俗气已深,不可救药。 | 宋·苏轼《于潜僧绿筠轩》诗:“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。” |
lè ér bù yàn乐而不厌 | 喜爱而不厌倦。 | 宋·欧阳修《六一笔记·夏日学书说》:“使其遂至于工,可以乐而不厌。” |
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,rén yǒu zàn shí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暂时祸福 | 不测:料想不到。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,事先是无法预料的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回:“李足道‘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暂时祸福’,你怎么就保得无事?” |
bù jū xì jié不拘细节 | 犹不拘小节。 | 《旧唐书 文苑传中 元万顷》:“万顷属文敏速,然性疏旷,不拘细节,无儒者之风。” |
nán nǚ shòu shòu bù qīn男女授受不亲 | 授:给予;受:接受;亲:亲自接触。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、言谈或授受物件,限制男女交往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。” |
lái zhě bù jù来者不拒 | 对于来的人或送来的物品一概不拒绝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往者不追,来者不拒。” |
gǒu ròu shàng bù le yán xí狗肉上不了筵席 | 比喻素质太差,不能扶持上去。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40章:“说她‘狗肉上不了筵席’,让丈夫一人来参加就行了。” |
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,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| 困:贫乏。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 |
dà huò bù jiě大惑不解 | 惑:疑惑迷乱;解:理解。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。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;想不通;不可理解。 |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 |
bù liǎo bù dàng不了不当 | 犹言拖泥带水,没有了结。 | 《古今小说 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“这老人忒没正经……知道五年十年在世,却去干这样不了不当的事!” |
shǒu zhèng bù náo守正不挠 | 形容为人、做事坚守正道而不屈从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刘向传》:“君子独处守正,不桡众枉。” |
wú è bù zuò无恶不作 | 恶:坏事。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。指干尽了坏事。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73回:“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,倚娇作势,折毒孩子,打骂丫头,无恶不作。” |
bù máo zhī dì不毛之地 | 毛:地面上生长的谷物、草木。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。后指最荒凉、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。也作“不发之地”。 | 《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君如矜此丧人,锡(赐)之不毛之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