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三征七辟 三、七:泛指多次;征、辟:征召,荐举。指朝廷多次征名为官。
不辟斧钺 斧钺:古代的兵器。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。形容将士英勇无畏,或烈士忠义不屈。
业峻鸿绩 功业高,成绩大。
举如鸿毛,取如拾遗 举一根羽毛,拾一件东西。比喻事情容易做,不费气力。
久梦初醒 久:长久;初:刚;醒:醒悟。像做了一场大梦才醒。比喻从长期不明事理中顿然醒悟
云雾迷蒙 迷蒙: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。云雾笼罩,使景物隐隐约约,看不清楚。
似梦初觉 像刚从梦中醒来。比喻过去一直糊涂,刚刚明白过来。
何必当初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。
六通四辟 谓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。
初写黄庭 恰到好处的意思。
初出茅庐 茅庐:草屋。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;接受邀请;就任军师;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;大败曹兵;立下了战功。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;缺乏经验。
初发芙蓉 芙蓉:荷花。刚开放的荷花。比喻诗文清新不俗。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。
初度之辰 初度:初生之时;辰:日子。指生日。
初来乍到 刚刚来到。
初生之犊 刚出生的小牛,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。
初生之犊不惧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
初生之犊不畏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
初生牛犊不怕虎 牛犊:小牛;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。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;无所畏惧;敢作敢为。也作“初生牛犊不惧虎”、“初生牛犊不畏虎”。
初生犊儿 同“初生之犊”。
初试锋芒 见“初露锋芒”。
初露头角 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。
初露锋芒 锋芒:刀剑的刃口和尖端;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;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。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。
判若鸿沟 判:区别;鸿沟:古代运河,在今河南省,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,比喻事物的界线。形容界限很清楚,区别很明显。
发蒙启滞 发蒙:启发蒙昧;滞:不流通。启发蒙昧,打通阻塞。
发蒙启蔽 发蒙:启发蒙昧;蔽:蒙蔽。启发蒙昧。
发蒙振槁 发:揭开;蒙:蒙盖物;振:抖动。揭开蒙盖物,摇掉将落的枯叶。比喻轻而易举。
发蒙振聩 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发蒙振落 蒙:遮盖,指物品上的罩物;振:摇动。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,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。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