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shèng qì líng rén盛气凌人 | 凌:欺压。以骄横的气势压人。形容傲慢自大;气势逼人。 | 清 曾国藩《求阙斋语》:“今日我以盛气凌人,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。” |
huī xīn duǎn qì灰心短气 | 见“灰心丧气”。 | 寄生《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》:“是诚中国前途之隐忧,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。” |
bǐng shēng xī qì屏声息气 |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。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:“只见两三个小丫头都在这里,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。” |
qì zhuàng shān hé气壮山河 | 气:气概;壮:雄壮;宏伟。形容气势之大;比山河还要雄壮。 | 唐 张说《孔补阙集市》:“族高辰象,气壮山河,神作铜钩,天开金印。” |
cháng xū duǎn qì长吁短气 | 指叹息不已。 | 元 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三折:“你家这门馆先生,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,不曾教我一句书,终日只是长吁短气,不知为何。” |
qì hāng xiōng pú气夯胸脯 | 夯:冲撞。形容非常气愤。 | 明·无名氏《宝光殿天真祝万寿》:“你是个朽木之材,在人前强作支吾,有甚么真实的肺腑,不由人气夯胸脯。” |
qì xiāo dǎn duó气消胆夺 | 形容畏惧到极点。 | 《南史·贼臣传·侯景》:“初,景之围台城,援军三十万,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。” |
chuī qì rú lán吹气如兰 | 见“吹气胜兰”。 | 清·陈裴之《汀烟小录·闰湘居士序》:“个侬吹气如兰,奉身如玉。” |
chéng shì shǐ qì乘势使气 | 仗势逞性子。 | 《魏书·阉官传序》:“其间窃官爵,盗财贿,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者,何可胜举。” |
hǔ hǔ yǒu shēng qì虎虎有生气 | 虎虎:勇猛威武的样子。形容气势威猛,有旺盛的生命力。 | 郭沫若《贾长沙痛哭》:“他那篇有名的万言书《陈政事书》,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,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。” |
shǐ xīn bié qì使心别气 | 发脾气。 | 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》第12回:“可知有你这歪老货搬弄,致使我家一向使心别气。” |
fù qì zhàng yì负气仗义 | 凭借正气,主持正义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九卷:“小娥虽小,身体健壮如男子形。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,姓段名居贞,那人负气仗义,交游豪俊,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。” |
tūn shēng yǐn qì吞声饮气 | 犹吞声忍气。 | 《北史·儒林传下》:“吞声饮气,恶呻吟之响,忍酸辛之酷哉!” |
shén qīng qì zhèng神清气正 | 正:纯正。心神清越,气质纯正。 | 明·无名氏《庆长生》第一折:“则愿的朱颜不更,神清气正,万年欢乐永长生。” |
qì yǔ bù fán气宇不凡 | 气:气质;气宇:仪表。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。 |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22回:“圣上见他有三旬以内年纪,气宇不凡,举止合宜。” |
qì dù bù fán气度不凡 | 气:气质。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。 | 王朔《空中小姐》:“我那时的确也有些气度不凡。” |
yuàn qì chōng tiān怨气冲天 | 怨恨之气冲到天空。形容怨愤情绪极大。 | 明 无名氏《精忠记 应真》:“今下方黑气冲天,我佛慧眼一观,乃是临安秦桧屈陷忠臣岳飞父子,幽魂不散,怨气冲天。” |
xǐ zé qì huǎn喜则气缓 | 气缓:心气舒缓或和达。喜能使人精神兴奋,心情和达,气机通利。 | 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喜则气缓,……喜则气和志达,荣卫通利,故气缓矣。” |
hǎo shēng hǎo qì好声好气 | 形容语调柔和,态度温和。 | |
biē qì wō huǒ憋气窝火 | 憋:闷在心里。压住性子,把屈辱或烦恼强压在心里。 | |
shén wán qì zú神完气足 | 精神饱满,气息充足。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九回:“文字不相上下,神完气足,俱是作家。” |
yī bí kǒng chū qì一鼻孔出气 | 同一个鼻孔出气。比喻立场、观点、主张完全一致。 | 清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第一卷:“似此不必学温韦,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。” |
yǒu shēng wú qì有声无气 | ①形容人气息奄奄。②形容说话无精打采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一:“王禄多说了几句话,渐渐有声无气,挨到黄昏,只有出的气,没有入的气,呜呼哀哉,伏维尚飨。” |
qì tūn wàn lǐ气吞万里 | 气:气势;吞:吞掉。形容气魄宏大。 | 宋·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” |
jí yán lì qì疾言厉气 |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同“疾言厉色”。 | 明 宋濂《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》:“接人和而有礼,寡言峻行,未尝有矜大之色,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。” |
shǎ lǐ shǎ qì傻里傻气 | 形容愚蠢、糊涂的样子。 | 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阿炳这孩子傻里傻气,又蠢又笨,打铁不成,当鞋匠也不成。” |
qì shù yǐ jìn气数已尽 | 气数:命运。形容人已生命垂危,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。 | 聂绀弩《论<封神榜>》:“作恶多端,残害人民的是‘气数已尽’的旧势力。” |
làng shēng làng qì浪声浪气 | 怪声怪调。 | 清·无名氏《隔帘花影》第四回:“没的浪声浪气、放屁拉臊,精扯淡的话!” |
zhàng qì zhí shū仗气直书 | 仗:依靠,凭借。指坚持正义,毫不隐讳地写出真相。 | 《陈书·后主纪》:“其有负能仗气,摈压当时,……亦宜去此幽谷,翔兹天路。” |
qióng nián jìn qì穷年尽气 | 穷:尽。竭尽毕生的力量。 | 清·高阜《<书影>序》:“予将穷年尽气以恣探之不暇,又何至有废卷之叹乎!” |
zhàng qì shǐ jiǔ仗气使酒 | 仗:凭借,倚仗;使:放任。指任性发酒疯。 | 《北齐书·崔瞻传》:“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。概将东还,瞻遗之书曰:‘仗气使酒,我之常弊,底诃指切,在卿尤甚。’” |
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 | 意气:意志和气概;风发:形容俊伟豪迈。形容气概豪迈;精神振奋。 | 三国 魏 曹植《魏德论》:“武皇之兴也,以道凌残,义气风发。” |
fèn qì tián yīng愤气填膺 | 填:填塞;膺:胸。愤怒之气充满胸膛。形容十分气愤。 | 宋·张孝祥《六州歌头》词:“使行人到此,忠愤气填膺,有泪如倾。” |
liǎn shēng bǐng qì敛声屏气 | 敛:收入束;屏:抑止。抑制语声和呼吸。形容畏惧、小心的样子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。” |
shén qì zì ruò神气自若 | 自若:如常。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,神情不变。 | 《晋书·庾亮传》:“冰神气自若,曰:‘是必虚妄。’” |
shén róng qì tài神融气泰 | 精神融和气息通泰。 | 金·王若虚《四醉图赞》:“漠乎其如忘其声,茫乎其如忘其形,神融气泰,无欲而无营,渺乎其如物之莫撄也。” |
zhū guāng bǎo qì珠光宝气 | 形容衣服、饰物华丽、光采四射。珠、宝:指首饰;光、气:指闪耀的光采。 | 清 漱六山房《九尾龟》:“簪饰虽是不多几件,而珠光宝气,晔晔照人。” |
fù qì hán líng负气含灵 | 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。 | 清·陈维崧《平滇颂》:“此则普天率土,感切同雠;负气含灵,无非共愤。” |
chén xīn jìng qì沉心静气 | “沉”同“沉”。犹言心平气和。 | 瞿秋白《文艺杂著·荒漠里》:“我走着不敢说疲乏,我忍着不敢说饥渴;且沉心静气的听,听荒漠里的天籁。” |
yǒu qì wú lì有气无力 | 气:气息;声音;力:力气;精神。形容气力衰弱;精神疲惫;有时形容做事没有劲头。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》:“正不知舱中,另有个替吃饭的,还饿得有气无力哩。” |
píng xīn dìng qì平心定气 | 指心情平和,态度冷静。 | 宋 陆九渊《与刘深父书》:“开卷读书时,整冠肃容,平心定气。” |
qì tǔ hóng ní气吐虹霓 | 虹霓:彩虹。吐气能成为天上的彩虹。形容气魄宏大。 | 明·无名氏《聚兽牌》:“气吐虹霓兴宇宙,赤心忠孝保江山。” |
qiè shēng qiè qì怯声怯气 |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。 | |
hé qì shēng cái和气生财 | 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| 鲁迅《彷徨 离婚》:“一个人总要和气些,‘和气生财’,对不对?” |
āi shēng tàn qì唉声叹气 | 唉声:叹气声;因伤感忧闷、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也写作“哀声叹气”、“嗳声叹气”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3回:“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,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,你那些还不足?还不自在?” |
shén duǎn qì fú神短气浮 | 谓心性浅薄浮躁。 | 明·高攀龙《困学记》:“学者神短气浮,便须数十年静力,方得厚聚深培。” |
lǎo qì héng qiū老气横秋 | 老气:老年的气概;横秋:横亘秋空。形容神态老练严肃。也形容为人死板;缺乏朝气。 | 南朝 齐 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风情张日,霜气横秋。” |
fàng kōng qì放空气 | 比喻有意制造某种气氛或散布某种消息。 | 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13章:“你不记得去年张辉瓒大放空气,说彭见清年纪轻,没有大学毕业,当政治教官不够格吗?” |
shā qì téng téng杀气腾腾 | 杀气:凶恶的气势;腾腾:气势旺盛的样子。指杀伐之气很盛;凶神恶煞的样子。 | 《前汉书平话》:“战尘郁郁,杀气腾腾,遮笼四野、蔽塞五方。” |
yì qì yáng yáng意气扬扬 | 意气:意志;气概;扬扬:得意昂扬的样子。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管晏列传》:“拥大盖,策驷马,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 |
shuāng qì héng qiū霜气横秋 | 霜:秋霜。气:志气。比喻志气凛然,像秋霜一样严峻。 | |
shēng qì xiāng tōng声气相通 | 彼此串通,互通消息。 | |
ér nǚ qíng cháng,yīng xióng qì duǎn儿女情长,英雄气短 | 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,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。 | 明 许自昌《水浒记》第18出:“人常说道儿女情长,英雄气短。宋公明为人倒是反这两句话,故此担阁了嫂嫂。” |
fēng chéng jiàn qì丰城剑气 | 丰城:古地名。比喻有宝剑的地方。 | 《晋书·张华传》:“宝剑之精,上彻于天。” |
qì wèi xiāng tóu气味相投 | 气味:意指思想或志趣;投:合得来。指人思想作风相同;彼此很合得来。 | 宋 葛长庚《水调歌头》:“天下云游客,气味偶相投。暂时相聚,忽然云散水空流。” |
shén xián qì dìng神闲气定 | 神气悠闲安静。 | 明·冯梦龙《智囊补·捷智·张佳胤》:“当命悬呼吸间,而神闲气定,款语揖让,从眉指目语外,另构空中硕画。” |
chū cí tǔ qì出词吐气 | 犹谈吐。 | 宋·苏轼《送水丘秀才序》:“水丘仙夫,治六经百家说为歌诗,与扬州豪俊交游,头骨硗然,有古丈夫风。其出词吐气,亦往往惊世俗。” |
xiǎo qì guǐ小气鬼 | 一点一滴地积蓄钱的人或指吝啬鬼 | 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七章:“咱组长不是小气鬼,人家是共产党员……” |
qì dé zhì mǎn气得志满 | 形容春风得意,心满意足的样子。 | 唐·韩愈《荆潭唱和诗序》:“是故文章之作,恒发于羁旅草野,至若王公贵人,气得志满,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。” |
xū qì píng xīn虚气平心 | 虚:通“舒”。心平气和。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虚气平心,乃至怒喜。” |
huí cháng shāng qì回肠伤气 | 见“回肠荡气”。 | 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纤条悲鸣,声似竽籁,清浊相和,五变四会,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李善注:“言上诸声,能回转入肠,伤断人气。” |
huí cháng shāng qì徊肠伤气 | 肠回转,气伤断。形容内心伤感 | 战国 楚 宋玉《神女赋》:“徊肠伤气,颠倒失据。” |
qì chuǎn rú niú气喘如牛 |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九回:“脸是喝了个漆紫,连乐带忙,一头说着,只张着嘴,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。” |
yǒu qì méi lì有气没力 | 见“有气无力”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十七卷:“子春一心想着要那老者的银子,又怕他说谎,这两只脚虽则有气没力的,一步步荡到波斯馆来;一双眼却紧紧望那老者在也不在。” |
zhuàng qì líng yún壮气凌云 | 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第六十一回:“杀场临敌处,冲开万马,扫退千军。更忠肝贯日,壮气凌云。” |
yī mén tóng qì一门同气 | 谓同门兄弟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三回:“他是我一门同气,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。” |
fù cái rèn qì负材任气 | 见“负才任气”。 | 《南史·陈宜黄侯慧纪传》:“涉猎书史,负材任气。” |
yì qì yáng yáng意气洋洋 | 见“意气扬扬”。 | 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85回:“见其夫为晏子赶车,拥盖策马,意气洋洋,甚自得也。” |
qì chuǎn xū xū气喘吁吁 | 吁吁:喘气的声音。形容呼吸急促;喘气不止。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,觉得气喘吁吁。” |
tǔ qì yáng méi吐气扬眉 | 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。 | 明·孙仁孺《东郭记·与之大夫》:“吐气扬眉,青云激励,却怜小友尚穷乏。” |
zhèng zhèng qì qì正正气气 | 正派。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八:“[程朝奉]虽是缠得熟分了,那陈氏也自正正气气,一时也勾搭不上。” |
bǐng qì níng shén屏气凝神 | 屏气:抑制呼吸;凝神:凝聚精神。忍住呼吸;聚精会神。 | 清 刘鄂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愈唱愈低,愈低愈细,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。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,不敢少动。” |
cū xīn dà qì粗心大气 | 粗:粗疏;气:人的精神状态。指做事不细心,随便马虎。 |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读书法》:“去尽皮方见肉,去尽肉方见骨,终骨方见髓,使粗心大气不得。” |
qīng shēn xià qì轻身下气 | 形容谦恭的态度。 | 宋·陈师道《<寇参军集>序》:“倾家破产,急士之穷,轻身下气,而交名胜。” |
liǎn róng xī qì敛容息气 | 敛容:收起笑容,态度变得严肃;息:停止。正容屏气,形容神情严肃庄重。 |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83回:“面上尚微有笑容,及至到公堂,他才敛容息气。” |
yì qì zì ruò意气自若 | 自若:不改常态,还像原来的样子。神情自然如常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,十分镇静。亦作“意气自如”。 | 《汉书·李广传》:“广为匈奴所败,吏士皆无人色,广意气自若。” |
shén ān qì jí神安气集 | 精神安定,气息凝集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五卷:“拿些姜汤灌他,他微微开口,咽下去了;又调些粥汤来灌他,弄了三四更天气,看看苏醒,神安气集。” |
píng xīn jìng qì平心静气 | 心情平稳;态度冷静;不鲁莽行事。 | 宋 吕本中《官箴》:“又如监司郡守严刻过当者,须平心定气与之委曲详尽,使之相从而后已。” |
shén xián qì jìng神闲气静 | 见“神闲气定”。 | 《负曝闲谈》第27回:“也有在车厢里抽出书来看的,也有扯过马褥子来盖着睡觉的,无不神闲气静。” |
fú qì cān xiá服气餐霞 | 服气:导引之术,即气功;餐霞:指不食人间烟火。指修炼道术。 | 明·无名氏《女真观》第二折:“服气餐霞总是空,导引劳形枉费功。” |
xiǎo lǐ xiǎo qì小里小气 | 行事吝啬,胸襟不宽广。 | 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日本人总是啰啰嗦嗦,小里小气的。” |
chū qì tǒng出气筒 | 指没有恰当的由头而被人当作发泄怨恨的对象。 | 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二部:“他不愿向她发火,不愿拿她当出气筒子。” |
shén qīng qì lǎng神清气朗 | ①形容人心神清爽。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,气质爽朗。 | 明·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下卷:“平旦时神清气朗,雍雍穆穆,就是尧舜世界。” |
qīng sǐ zhòng qì轻死重气 | 谓以义气为重而不怕死。 | 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都邑游侠,张起之伦,齐志无忌,拟迹田文,轻死重气,结党连群。” |
wèng shēng wèng qì瓮声瓮气 | 形容声音粗大低沉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4回:“早听见门里看家的狗,瓮声瓮气如恶豹一般顿着链子咬起来。” |
yī gǔ zuò qì一鼓作气 |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 |
xīn gāo qì yìng心高气硬 | 气:气势;硬:坚。心气高傲,自视不凡。 | 明·王錂《春芜记·反目》:“你平日里心高气硬,笑伊家今日无计谋生!” |
sǐ yàng huó qì死样活气 | 形容没有生气。 |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‘京派’和‘海派’》:“我宁可向泼刺的妓女立正,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。” |
shòu jiā bǎn qì受夹板气 | 夹在中间受气,两头不讨好。 | 凌力《少年天子》第一章:“福临满脑门冒火,感到他在受夹板气。” |
yuán lóng háo qì元龙豪气 | 元龙:三国时陈登,字元龙,曾慢待许氾;豪:豪放。形容性格豪放。 | 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登传》:“氾曰:‘陈元龙湖海之士,豪气不除。’” |
shén fēi qì yáng神飞气扬 | 精神振奋,意气昂扬。 | 清·李渔《蜃中楼·义举》:“大丈夫见义即为,还拣甚么日子,叫左右带马过来,我神飞气扬,这叫做当仁见义无谦让。” |
yí zhǐ qì shǐ颐指气使 | 颐:腮帮子;指:指挥;气:神气;使:指使。用腮帮子来指挥人;用神气来支使人。 | 唐 元稹《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》:“今逊等有地千里,有禄万钟,颐指气使,无不随顺,所不足者,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!” |
nián zhuàng qì ruì年壮气锐 | 指年纪轻,气势旺盛。亦作“年少气盛”、“年盛气强”。 | |
yī qì hē chéng一气呵成 | 呵:呼气。一口气做成。形容文章结构紧凑;文气连贯。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;迅速不间断地完成。 | 明 胡应麟《诗薮 近体中》:“若‘风急天高’,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,一句之中字字皆律,而实一意贯穿,一气呵成。” |
cū shēng cū qì粗声粗气 | 指人说话嗓门很粗。 | 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11回:“用枪指着他,粗声粗气地说:‘狗汉奸,你糟害老百姓,杀咱八路军,咱们县上批准了,今天执行你。’” |
guài lǐ guài qì怪里怪气 | 形状、装束、声音等奇怪,跟一般的不同。 | 徐怀中《我们播种爱情》第一章:“朱汉才用手电筒照着图解,叫着各种怪里怪气的名称。” |
yí shēng xià qì怡声下气 | 怡声:声音和悦;下气:态度恭顺。形容声音柔和,态度恭顺。 | 《礼记·内则》:“下气怡声,问衣燠寒。” |
hào rán zhèng qì浩然正气 | 浩然:盛大、刚直的样子;气:气概、精神。指正大刚直的精神、气质。 | 老舍《兔儿爷》:“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,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,不作汉奸,也是废物。” |
xuè qì zhī yǒng血气之勇 | 指凭一时感情冲动产生的勇气。 | 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夫子过孟贲远矣。”宋 朱熹集注:“孟贲血气之勇。” |
róu shēng xià qì柔声下气 | 犹言低声下气。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。 | 清·沈起凤《谐铎·鸡谈》:“愿天下处闺房者,持予雄辩,压彼雌风,毋柔声下气,养同木鸡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