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bō yún liáo yǔ拨云撩雨 |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。 | 元 刘致《一枝花 罗帕传情》套曲:“用一张助才情砑粉泥金纸,写就那诉离情拨云撩雨词。” |
jīng fēng yǔ,jiàn shì miàn经风雨,见世面 | 经过许多磨难,见多识广。形容人的生活阅历丰富。 | 毛泽东《组织起来》:“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,见世面;这个风雨,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,这个世面,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。” |
bù bì fēng yǔ不蔽风雨 | 蔽:遮盖。不能遮风挡雨。形容房屋破烂简陋。 | 清·陈瑚《顽潭诗话·无闷谣》:“我有蔽庐,不蔽风雨。” |
lèi xià rú yǔ泪下如雨 | 泪水如同雨水一样流下来,形容十分悲伤。 | 《敦煌变文集 搜神记》:“姑忆念新妇,声彻黄天,泪下如雨。” |
dà yǔ rú zhù大雨如注 | 注:灌入。形容寸下得很大,雨水象往下灌似的。 |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》:“偶然风狂浪涌,大雨如注,舟楫不能前进,泊于山崖之下。 |
qī fēng kǔ yǔ凄风苦雨 | 形容天气恶劣;比喻处境悲惨凄凉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四年》:“春无凄风,秋无苦雨。” |
yǔ líng xīng sàn雨零星散 | 残败零落貌。常用以比喻溃败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九回:“[张清、王英]杀散左哨军兵,如摧枯拉朽的直冲进来,杀得贼兵四分五裂,七断八续,雨零星散,乱窜奔逃。” |
lán fēng fú yǔ阑风伏雨 | 见“阑风长雨”。 | 清·纳兰性德《菩萨慢》词:“阑风伏雨催寒食,樱桃一夜花狼藉。” |
zhāo fēng rě yǔ招风惹雨 | 见“招风惹草”。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四十二回:“这监生不惟遮不得风,避不得雨,且还要招风惹雨。” |
yān fēi yǔ sàn烟霏雨散 | 形容众多。 | 《文选·刘孝标〈广绝交论〉》:“络绎纵横,烟霏雨散。”李善注:“烟霏雨散,众多也。” |
fēng xiāo yǔ huì风潇雨晦 | 形容风急雨骤,天色昏暗。也比喻形势险恶。 | 《诗经 郑风 风雨》:“风雨潇潇,鸡鸣胶胶,既见君子,云胡不瘳。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,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。” |
máng fēng sè yǔ盲风涩雨 | 犹盲风怪雨。比喻晦涩的诗风。 | 清·钱谦益《徐元叹诗序》:“宁为长天晴日,无为盲风涩雨;宁为清渠细流,无为浊沙恶潦。” |
yún xíng yǔ shī云行雨施 | 施:施布。比喻广泛施行恩泽。 | 《周易 干》:“云行雨施,天下平也。” |
wǔ rì yī fēng,shí rì yī yǔ五日一风,十日一雨 | 五天刮一次风,十天下一场雨。形容风调雨顺。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是应》:“风不鸣条,雨不破块,五日一风,十日一雨。” |
yǔ sàn yún shōu雨散云收 | ①指雨后转晴。②比喻亲朋离散。③指男女欢会已毕。 | 唐·温庭筠《送崔郎中赴幕》诗:“心游目送三千里,雨散云收二十年。”唐·慎氏《感夫诗》:“当时心事已相关,雨散云收一饷间,便是孤帆从此去,不堪重上望夫山。” |
tūn fēng yǐn yǔ吞风饮雨 | 犹言餐风宿露。形容四处奔波,生活艰辛。 | 明·袁宏道《乞改稿》:“急莫急于国课,去年职开征之始,昼夜焦蒿,吞风饮雨,仅得免于参罚。” |
shí fēng wǔ yǔ十风五雨 | 十天一刮风,五天一下雨。形容风调雨顺,气候适宜。 | 宋 陆游《村居初夏》诗:“斗酒只鸡人笑乐,十风五雨岁丰穰。” |
yáng tái yún yǔ阳台云雨 | 阳台:神话中的台名。指男女合欢。 | 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序》:“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” |
fān shǒu wéi yún fù shǒu yǔ翻手为云覆手雨 | 翻:反转;覆:反覆。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。 | 宋·王安石《老人行》:“翻手为云覆手雨,当面论心背后笑。” |
yǔ lì yān suō雨笠烟蓑 | 同“雨蓑烟笠”。 | 宋·刘过《沁园春·咏别》词:“念丹霞秋冷,风巾雾屦,五湖春暖,雨笠烟蓑。” |
yún fēi yǔ sàn云飞雨散 |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。 | 隋·张公礼《龙藏寺碑》:“金编宝字,玉牒纶言,满封盈函,云飞雨散。”前蜀·贯休《行路难》诗之二:“云飞雨散今如此,绣闼雕甍作荒谷。” |
jiù yǔ chóng féng旧雨重逢 | 老朋友又相遇了。 | 清 尹会一《与王罕皆太史》:“比想旧雨重逢,促膝谈心,亦大兄闲居之一快也。” |
yǔ jì yún zōng雨迹云踪 |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。 | 宋 柳永《雪梅香》:“可惜当年,顿乖雨迹云踪。” |
zhòu fēng jí yǔ骤风急雨 |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。同“骤雨狂风”。 | 宋 郭熙淳《林泉高致 画诀》:“夏山雨过,浓云欲雨,骤风急雨,又曰飘风急雨。” |
qiāng yān pào yǔ枪烟砲雨 | 形容激烈的争战。 | |
fēng chán yǔ zhòu风僝雨僽 | 僝、僽:指憔悴、烦恼。形容人历尽苦难,非常烦恼和憔悴。 | 元·滕斌《普天乐·色》曲:“春光过也,风僝雨僽,一叶秋来。” |
liáo yún bō yǔ撩云拨雨 | 指人调弄风情。 | 明 徐复祚《投梭记 折齿》:“只亏你撩云拨雨不胡颜,我自有偷香手段,窃玉机关。” |
chǔ mèng yún yǔ楚梦云雨 | 楚王梦,云雨情。后比喻男女亲昵。 | 战国 楚 宋玉《高唐赋序》:“……王因幸之,去而辞曰:\'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阴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\' |
měng jiàng rú yún,móu chén rú yǔ猛将如云,谋臣如雨 | 指文臣武将很多,势力强大。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1回:“与其坐承大统,兵精粮足,手下猛将如云,谋臣如雨。” |
bā fāng fēng yǔ八方风雨 | 八方:四方四隅的总称。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。比喻形势骤然变幻,动荡不安。 | 唐 刘禹锡《贺晋公留守东都》:“天子旌旗分一半,八方风雨会中州。” |
shǔ yǔ qí hán暑雨祁寒 | 夏大雨,冬大寒。《书 君牙》:“夏暑雨,小民惟曰怨咨,冬祁寒,小民亦惟曰怨咨,厥惟艰哉!”蔡沉集传:“祁,大也。暑雨祁寒,小民怨咨,自伤其生之艰难也。”后以“暑雨祁寒”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。 | 《书·君牙》:“夏暑雨,小民惟曰怨咨,冬祁寒,小民亦惟曰怨咨,厥惟艰哉!”蔡沉集传:“祁,大也。暑雨祁寒,小民怨咨,自伤其生之艰难也。” |
bì yǔ jī fēng毕雨箕风 | 原指民性如星,星好风雨,比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泽。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。 | 《书 洪范》:“庶民惟星,星有好风,星有好雨。”孔传:“箕星好风,毕星好雨,亦民所好。” |
dàn yǔ qiāng lín弹雨枪林 | 弹下如雨,枪立如林。形容战斗剧烈。 | 清·孙雨林《皖江血·拒敌》:“且划策,弹雨枪林,木坏山隤,江城付动灰。” |
fēng xíng yǔ sàn风行雨散 | 同“风流云散”。 | 南朝·陈徐陵《与杨仆射书》:“又闻本朝王公,都人士女,风行雨散,东播西流。” |
pò wū gēng zāo lián yè yǔ,lòu chuán yòu zāo dǎ tóu fēng破屋更遭连夜雨,漏船又遭打头风 | 打头风:逆风。比喻祸不单行,接连遭受意外打击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祸从天降,灾向地上。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,漏船又遭打头风。” |
shān yǔ yù lái山雨欲来 | 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的省略,指预示有事情发生 | 郁达夫《大风圈外》:“这一种不平,怨愤,与被压迫的悲啼,以及人心跃跃山雨欲来的空气,实在还不只是一个教会学校里的舆情。” |
qī fēng lěng yǔ凄风冷雨 | 见“凄风苦雨”。 | 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春无凄风,秋无苦雨。” |
chūn fēng fèng rén,xià yǔ yǔ rén春风风人,夏雨雨人 | 春风:春天的和风;风:吹人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,夏天的雨水滋养人。比喻帮助了别人,人家也会给予回报。 | 汉·刘向《说苑·贵德》:“管仲上车曰:‘嗟兹乎,我穷必矣!吾不能以春风风人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,吾穷必矣。’” |
fēng chuī yǔ dǎ风吹雨打 | 风雨侵袭。原指风雨对花木的摧残或建筑物侵蚀。比喻某种力量的打击或锻炼考验。 | 唐 杜甫《三绝句》:“不如醉里风吹尽,何忍醒时雨打稀。” |
mù yǔ zhì fēng沐雨栉风 | 风梳发,雨洗头。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。 | 三国 魏 曹丕《黎阳作》诗:“载驰载驱,沐雨栉风。” |
fēng yǔ bù tòu风雨不透 | 风刮不进,雨水透不过。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9回:“正值宝钗等下车,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,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。” |
piāo fēng zhòu yǔ飘风骤雨 | 同“飘风暴雨”。 | 《老子》第二十三章:“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” |
shǐ rú yǔ xià矢如雨下 | 矢:箭。箭像雨一样射下。 | 汉·班固《汉书·李陵传》:“陵在谷中,虏在山上,四面射,矢如雨下。” |
kuáng fēng bào yǔ狂风暴雨 | 大风大雨。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。 | 宋 梅尧臣《惜春三月》之二:“前日看花心未足,狂风暴雨忽无凭。” |
yún qī yǔ yuē云期雨约 | 见“云期雨信”。 | 元·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四折“但则要捉对儿云期雨约,便是俺师徒每全真了道。” |
kū miáo wàng yǔ枯苗望雨 | 形容殷切盼望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寡君望蹇先生之临,如枯苗望雨。” |
yǔ qì yún chóu雨泣云愁 | 泪下如雨,愁多如云。形容忧愁深重。 | 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一折:“虽然道姻缘不偶,我可一言难就,有多少雨泣云愁。” |
xiāo yún dàn yǔ硝云弹雨 | 硝烟如云,子弹像雨。形容激烈的战斗。 | 梁启超《论自治》:“然则岂待与西人相遇于硝云弹雨之中,而后知其胜败之数也?” |
fēng zhì yǔ mù风栉雨沐 | 栉:梳子、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;沐:沐浴、洗。风梳头,雨洗发,形容奔波劳碌,风雨不停。 | 《元史·礼乐志》:“相我祖宗,风栉雨沐。” |
yún fān yǔ fù云翻雨覆 | 唐杜甫《贫交行》:“翻手作云覆手雨,纷纷轻薄何须数。”后以“云翻雨覆”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。 | 唐·杜甫《贫交行》:“翻手作云覆手雨,纷纷轻薄何须数。” |
fēng yǔ xiāo tiáo风雨萧条 | 萧条:寂寞。风雨交加,显出冷落的景象。 | 唐·崔融《嵩山启母庙碑》:“访遗踪于女峡,风雨萧条,征往事于姑泉,弦歌响亮。” |
yún chóu yǔ hèn云愁雨恨 | 指男女间离别之情。 | 宋·柳永《安公子》词:“惟有床前残泪烛,啼红相伴。暗惹起、云愁雨恨情何限。” |
jī fēng bì yǔ箕风毕雨 | 古传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,经过毕星时雨多。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。 | 《尚书 洪范》:“庶民惟星,星有好风,星有好雨。”孔传:“箕星好风,毕星好雨。” |
yuè yūn zhī fēng,chǔ rùn zhī yǔ月晕知风,础润知雨 | 月晕出现,将要刮风;础石湿润,就要下雨。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。 | 长舆《论莱阳民变事》:“月晕知风,础润知雨,窃恐踵莱阳而起者,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。” |
xié yún wò yǔ携云握雨 | 谓男女欢合。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四折:“因今宵传言送语,看明日携云握雨。” |
léi shēng dà,yǔ diǎn xiǎo雷声大,雨点小 | 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,实际行动却很少。 |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28卷:“雷声甚大,雨点全无。” |
yǔ shùn fēng tiáo雨顺风调 | 调:调和;顺:和协。风雨及时适宜。形容风雨适合农时。 | 《六韬》:“既而克殷,风凋雨顺。” |
fēng yǔ piāo yáo风雨漂摇 | 见“风雨飘摇”。 | 唐·李华《二孝赞》:“风雨漂摇,支体鳞皴。” |
chūn fēng yǔ lù春风雨露 |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。旧常用以比喻恩泽。 | 宋·王清惠《满江红·题驿壁》:“曾记得,春风雨露,玉楼金阙。” |
fēng yǔ huì míng风雨晦暝 | 谓风雨交加,天色昏暗犹如黑夜。 | 唐·王度《古镜记》:“遂起视之,则风雨晦暝,缠绕此树,电光晃耀,忽上忽下。” |
yǔ chán fēng jī雨僝风僽 | 谓风雨交相摧折。 | 宋·辛弃疾《粉蝶儿·和晋臣赋落花》词:“昨日春如,十三女儿学绣。一枝枝、不教花瘦。甚无情,便下得,雨僝风僽。向园林、铺作地衣红绉。” |
yún jiāo yǔ qiè云娇雨怯 | 娇:柔媚可爱;怯:胆小。形容女子娇羞之态 |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春睡》:“未免云娇雨怯,今日晌午时分,才得起来。” |
chēng yǔ dào qíng称雨道晴 | 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。 | 明·邹善长《汇苑详注》卷十五:“县官甚不和,长官称雨,赞府道晴,终日如此不和也。” |
yuè yūn ér fēng,chǔ rùn ér yǔ月晕而风,础润而雨 | 月晕出现,将要刮风;础石湿润,就要下雨。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。 | 宋 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,惟天下之静者,乃能见微而知著。月晕而风,础润而雨,人人知之。” |
yún jiāo yǔ hé云交雨合 | 指相会,重逢。 | 唐·李益《古别离》诗:“江回汉转两不见,云交雨合知何年。” |
fēng yǔ bō shí风雨剥蚀 | 剥蚀:物体受侵蚀而损坏。物体受风雨的侵蚀而损坏。 | 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四卷:“汉隶岁久,风雨剥蚀,故其字无复锋铓。” |
fēng chōng yǔ wèi风舂雨硙 | 舂: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;硙:石磨,研磨谷物。比喻将发生某种情况,事先出现的征兆。 | 清·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郭《图赞》曰:‘小虫似蚋,风舂雨硙。’” |
fēng kuáng yǔ héng风狂雨横 | 狂:猛烈;横:粗暴。形容狂猛而迅急的风雨。 | 宋·辛弃疾《念奴娇·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》:“风狂雨横,是邀勒园林,几多桃李。” |
hé fēng xì yǔ和风细雨 |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。本指自然现象;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。 | 南朝 陈 张正见《陪衡阳游耆阇诗》:“清风吹麦垄,细雨濯梅林。” |
jiù yǔ xīn zhī旧雨新知 | 旧相识和新朋友。 | 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二章:“追求她的,关心她的,旧雨新知使老房子,他们家原来居住的那套四合院,电铃整天响个不停。” |
qǐ xià rú yǔ泣下如雨 | 眼泪象雨一样。形容伤心到极点。 | 西汉 刘向《说苑 复恩》:“鲍叔死,管仲举上衽而哭之,泣下如雨。” |
cū fēng bào yǔ粗风暴雨 |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。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88回:“莫讲粗风暴雨,不能招架,就是小小一阵凉飕,只怕也难支持了。” |
mèi yún hàn yǔ袂云汗雨 | 形容行人之多。 | 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杂下九》:“张袂成阴,挥汗成雨。” |
fēng yǔ bù gǎi风雨不改 |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。 | 《诗经 郑风 风雨序》:“《风雨》,思君子也。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。” |
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来风满楼 |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。 | 唐 许浑《咸阳城东楼》诗:“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。” |
yǒu fēng zǐ yǔ友风子雨 | 指云。云以风为友,以雨为子。盖风与云并行,雨因云而生。 | 《荀子 赋》:“托地而游宇,友风而子雨。” |
suí chē xià yǔ随车夏雨 | 见“随车致雨”。 | 清·钱谦益《陕西道监察史……加赠奉直大夫制》:“赈凶灾则随车夏雨,诚感人穷。” |
fēng yǔ shí ruò风雨时若 | 《书·洪范》:“曰肃,时雨若……曰圣,时风若。”孔传:“君行敬,则时雨顺之。”后以“风雨时若”指风调雨顺。 | 《书·洪范》:“曰肃,时雨若……曰圣,时风若。”孔传:“君行敬,则时雨顺之。” |
yóu yún yóu yǔ殢云尤雨 | 喻男女之间的缠绵欢爱。 | 北宋·柳永《浪淘沙慢》词:“殢云尤雨,有万般千种,相怜相惜。” |
xì yǔ xié fēng细雨斜风 | 细雨:小雨;斜风:旁侧吹来的小风。形容小的风雨。 | |
qī fēng hán yǔ凄风寒雨 | 见“凄风苦雨”。 | 清·葆光子《物妖志·木类·柳》:“方其凄风寒雨,杏褪桃残,山路萧条,愁云千里,苔荒藓败,情扬魂销,不可谓无忧也。” |
xīng yún zhì yǔ兴云致雨 | 兴云:布下云彩。致雨:使下雨。神话传说,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。借喻乐曲诗文,声势雄壮,不同凡响。 | 唐·皇甫氏《原化记·陆生》:“道成者能兴云致雨,坐在立亡。” |
fēng yǔ huì míng风雨晦冥 | 见“风雨晦暝”。 | 《元史·世祖纪一》:“乙巳迟明,至江岸,风雨晦冥,诸将皆以为未可渡,帝不从。” |
bàn fēng dā yǔ伴风搭雨 | 伴随着风雨做事,形容为人辛苦。 | |
chūn fēng xià yǔ春风夏雨 | 春风和煦,夏雨滋润,足以养育万物。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。 | 汉·刘向《说苑·贵德》:“吾不能以春风风人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,吾穷必矣。” |
chūn fēng huà yǔ春风化雨 | 化雨:适时的雨。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;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。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。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有如时雨化之者。” |
chōng fēng mào yǔ冲风冒雨 | 谓不避风雨之苦。 | 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九:“‘头年给你干一整年活,冲风冒雨,起早贪黑的。’郭全海说,气急眼了。” |
yún xíng yǔ qià云行雨洽 | 比喻广施恩泽。 | 《乐府诗集 舞曲歌辞一 北齐文武舞歌》:“云行雨洽,天临地持。” |
yǔ zōng yún jì雨踪云迹 |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。 | 宋·曾觌《清商怨》词:“清宵寂,香闺隔。好梦难寻,雨踪云迹。忆忆忆。” |
piāo fēng kǔ yǔ飘风苦雨 | 形容天气恶劣。 | 战国·宋·墨翟《墨子·尚同上》:“今若天飘风苦雨,溱溱而至者,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。” |
chǔ tiān yún yǔ楚天云雨 | 指巫山神女,或男女欢情。 | 战国 楚 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。” |
fēng lǐ lái yǔ lǐ qù风里来雨里去 | 形容生活、工作勤苦。 | 胡正《汾水长流》第19章:“你就知道睡死觉,人家淋成这样,也不说起来帮我换换衣衫。我这么风里来雨里去的是为了甚?” |
yǔ sàn fēng liú雨散风流 | 比喻离散。 | 清·方文《送钱而介归携李》诗:“余年二十游嘉禾,禾中好友良独多……可怜一别十三载,雨散风流竟安在。” |
měi yǔ ōu fēng美雨欧风 | 欧:欧洲。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。 | 清·秋瑾《精卫石》第五回:“美雨欧风,顿起沉疴宿疾。” |
yǔ hèn yún chóu雨恨云愁 |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。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。 | 宋·王禹偁《点绛唇·感兴》词:“雨恨云愁,江南依旧称佳丽。水村渔市,一缕孤烟细。”宋·柳永《曲玉管》词:“暗想当初,有多少、幽欢佳会,忌知聚散难期,翻成雨恨云愁。” |
fān shǒu yún fù shǒu yǔ翻手云覆手雨 | 比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。 | 语出唐杜甫《贫交行》:“翻手作云覆手雨,纷纷轻薄何须数。” |
huī hàn chéng yǔ挥汗成雨 | 挥:洒,泼。用手抹汗,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。形容人多。 | 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杂下九》:“齐之临淄三百闾,张袂成阴,挥汗成雨,比肩继踵而在,何为无人?” |
yǔ xiāo yún sàn雨消云散 | 喻消失得一干二净。 | 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八:“情爱呢?,可知,这甜情蜜意,禁不起——理性一闪,迟早是——雨消云散。” |
yān suō yǔ lì烟蓑雨笠 | 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。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。 | 宋·苏轼《书晁说之〈考牧图〉后》诗:“烟蓑雨笠长林下,老去而今空见画。” |
měng jiàng rú yún,móu chén shì yǔ猛将如云,谋臣似雨 | 指文臣武将很多,势力强大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8回:“况他那里雄兵十万,甲士千员,猛将如云,谋臣似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