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zhē dì gài tiān遮地盖天 | 同“遮天盖地”。 | 李季《五月端阳·打横山》:“大小据点一扫光,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。” |
zhē dì màn tiān遮地漫天 | 同“遮天盖地”。 | 《清平山堂话本·羊角哀死战荆轲》:“团空搅阵,不分南北西东;遮地迷天,变尽青黄赤黑。” |
dì zhǔ zhī yì地主之谊 | 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;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。地主:当地的主人。谊:情谊。 |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十二年》:“子服景伯谓子贡曰:‘夫诸侯之会,事既毕矣,侯伯致礼,地主归饩,以相辞也。’” |
dì líng rén jié地灵人杰 | 灵:好;杰:杰出。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,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。 | 唐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。 |
jīng tiān dì qì guǐ shén惊天地泣鬼神 | 惊:震惊。使天地为之震惊,使鬼神为之哭泣。 | 清·汪琬《烈妇周氏墓表》:“然则匹妇虽微,及其精诚所激,往往动天地,泣鬼神,何可忽也?” |
jiǎo tà yìng dì脚踏硬地 | 指实打实,十分稳靠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十卷:“况又实实是骨血,脚踏硬地,这家私到底是稳取的了。” |
cuò yán wú dì措颜无地 | 措:安放;颜:脸,面子。脸没地方搁。形容极为惭愧羞愧。 | 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释愤》:“逐臣吹毛洗垢,自知积罪如山;学士排难解纷,反使措颜无地。” |
zì tóu yú dì自投于地 | 投:抛掷。自己一下子仆伏在地上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陈寔传》:“盗大惊,自投于地,稽顺归罪。” |
láng huán fú dì琅嬛福地 | 传说中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。 | 元 伊世珍《琅嬛记》卷上:“其人笑曰:\'君痴矣。此岂可赁地耶?\'即命小童送出。华问地名。曰:\'琅嬛福地也。\'” |
yān hóu yào dì咽喉要地 | 一种军事地理形势。指军事上像咽喉一样十分要害的地方。 | |
dòng tiān dì,gǎn guǐ shén动天地,感鬼神 | 动:感动;感:感动。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。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。 | 金·元好问《陶然集诗序》:“诗之极致,可以动天地,感鬼神。” |
yǐn tiān dòng dì殷天动地 | 殷:震动。震天动地,形容声音很大。 | 汉·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车骑雷起,殷天动地。” |
jiǔ tiān jiǔ dì九天九地 | 原指天上的最高层和地的最深处。后比喻两者相差极远。 | 《孙子 形篇》:“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,善攻者动乎九天之上。” |
jí tiān pá dì极天爬地 | | |
xiān tiān pū dì掀天扑地 | 掀起天,扑打地。比喻专权跋扈,气焰嚣张。 | 宋·陈亮《与章德茂侍郎》:“老秦掀天扑地,只享十六年之安。” |
rì yuè jīng tiān,hé hǎi dài dì日月经天,河海带地 | 日月天天经过天空,江河天天流经大地。比喻光明正大、历久不衰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上》:“其事昭昭,日月经天,河海带地,不足以比。” |
bá dì cān tiān拔地参天 | 拔地:从地面上陡然耸立。参天:高耸到空中。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。同“拔地倚天”。 | 郭沫若《春天的信号》:“虽然只是一根嫩苗,只要它不遭遇斧斤,我们可以预言,它一定会拔地参天。” |
yī kuài shí tóu luò dì一块石头落地 | 比喻放了心,再没有顾虑。 | |
dì jí tiān jīng地棘天荆 | 谓到处布满荆棘。比喻环境恶劣。 | 朱谦良《感怀和病侠》:“地棘天荆谁管得,此身权寄水云邨。” |
dì guǎng rén zhòng地广人众 | 指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。 |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:“中国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,虽然是一个地广人众、历史悠久而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。” |
jú tiān jí dì跼天蹐地 | 跼:弯腰;蹐: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。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,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。 | 《诗经 小雅 正月》:“谓天盖高,不敢不局;谓地盖厚,不敢不蹐。” |
dì lì rén hé地利人和 | 地利:地理条件优越;人和:得人心;人心齐。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 |
dì chǒu dé qí地丑德齐 | 丑:同类。地相等,德相同。比喻彼此条件一样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今天下地丑德齐,莫能相尚。” |
chuàng tiān hū dì怆天呼地 | 悲痛地呼天喊地。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。同“怆地呼天”。 | 清 禇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九十回:“生逼他出兵进城,以致堕敌人之计中,丧师败绩,害他不得为忠臣义士,真可叹真痛恨,怆天呼地而不已也!” |
mù tiān xí dì幕天席地 | 幕:帐幕。把蓝天当作帐幕;把大地当作“铺席”。形容胸襟旷达开阔;也形容野外的生活情景。 | 晋 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行无辙迹,居无室庐,幕天席地,纵意所如。” |
sǎo dì chū mén扫地出门 |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;室内干干净净;不留任何东西。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;连人也被赶出家门。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4回:“有七八年的,也有三四年的,也有昨年的,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。要是清白扫地出门,总得两千两。” |
hēi tiān mò dì黑天墨地 | 见“黑天摸地”。 | 《西湖二集·天台匠误招乐趣》:“张漆匠黑天墨地,心下慌张道:‘不知是恁缘故,叫我到此?’” |
hū tiān kòu dì呼天叩地 | 见“呼天抢地”。 | 《警世通言·宿香亭张浩遇莺莺》:“今张浩忽背前约,使妾呼天叩地,无所告投。” |
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一十八层地狱 | 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,包括刀山、火汤、寒冰等十八种。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。也比喻最低的等级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一回:“判官道:‘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。’” |
bīng tiān xuě dì冰天雪地 | 冰雪漫天盖地。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。 | 清 蒋士铨《鸡毛房》诗:“冰天雪地风如虎,裸而泣者无栖所。” |
jīn shēng zhì dì金声掷地 | 谓掷地作金石之声。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。 | 《晋书·孙绰传》:“卿试掷地,当作金石声也。” |
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掷地作金石声 | 比喻文章词藻优美,声调铿锵。 | 《晋书·孙绰传》:“卿试掷地,当作金石声也。” |
jìn rǎng guǎng dì进壤广地 | 扩展地域。 |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诛秦》:“虽以进壤广地,如食荝之充肠也,欲其安存,何可得也。” |
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一块石头落了地 | 比喻放下了心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九回:“次后忽然宝玉去了,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,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,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,而且是意外之想,彼此放心,再无别意了。” |
zuò dì fēn zhàng坐地分账 | 盗贼就地瓜分赃物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6卷:“还有独自无力,四五个合做伙计,一人出名做官,其余坐地分账。” |
lüè dì gōng chéng掠地攻城 | 夺取地盘,攻战城池。形容向敌方进攻。 | 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记·应诏》:“勤王报国应无惮,掠地攻城也畏难。” |
tuī tiān qiǎng dì推天抢地 | 形容乱推乱搡。 | 元·无名氏《神奴儿》第一折:“大嫂你靠这壁,休推天抢地。” |
mán tiān mèi dì谩天昧地 | 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。 | 金 马钰《满庭芳 叹世》词:“镇日谩天昧地,不顾神明。” |
huā tiān jǐn dì花天锦地 | 形容繁华热闹。 |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五卷:“行至长安,果然是花天锦地,比新丰市又不相同。” |
gū gū zhuì dì呱呱坠地 | 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。 | 苏曼殊《断鸿零雁记》第三章:“尔呱呱坠地,无几月,即生父见背。” |
chēng tiān zhǔ dì撑天拄地 | 犹言顶天立地。 | 《朱子全书》卷九:“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,教他撑天拄地。” |
dì xià xiū wén地下修文 |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。 | 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八引王隐《晋书》:“韶言天上及地下事,亦不能悉知也。颜渊、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。” |
suō tiān mō dì梭天摸地 | 指上窜下跳。比喻到处逃窜。 | 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七六回:“素姐忘记了是猴,只道当真成了自己的老公,朝鞭暮扑,打得个猴精梭天摸地的着极。” |
gǎn tiān dòng dì感天动地 | 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。形容诚意感人至深。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。形容冤屈极大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义柔禅师》:“诸佛出世,说法度人,感天动地;和尚出世,有何详瑞?” |
fān tiān cù dì翻天蹙地 | 翻:反转;蹙:同“蹴”,踢,踩。形容迅猛势盛。 | 唐·独孤及《招北客文》:“五月之间,白帝之下,洪涛塞峡,不见滟滪,翻天蹙地,霆吼雷怒。” |
hàn tiān zhèn dì撼天震地 | 撼:摇动;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 | 《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《水经注 河水》:“涛涌波襄,雷奔电泄,震天动地。” |
tiān zhī dì zhī天知地知 | 天知道,地知道。指人人都知道。亦指只有天知道,地知道,没有别人知道。 | 元·杨梓《敬德不服老》第三折:“你须知咱名讳,尽忠心天知地知。” |
sǎo dì wú yú扫地无余 | 同“扫地俱尽”。 | 南朝·梁·任昉《天监三年笨秀才文》:“百王之敝,齐李斯甚,衣冠礼乐,扫地无余。” |
dì dà wù bó地大物博 | 地域辽阔;物产丰富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别省可比。” |
dào dào dì dì道道地地 | 非常地道。 | 陈立德《前驱》:“虽然号称是留过洋的博士,其实却只不过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上海小开,连点商人的本事也没有。” |
dì yuǎn shān xiǎn地远山险 | 险:险阻。地处边远,山势险峻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7回:“愚有片言,望丞相察之,南蛮恃其地远山险,不服久矣,虽今日破之,明日复叛。” |
tiān yá dì jiǎo天涯地角 | 形容极远的地方,或相隔极远。 | 南朝陈·徐陵《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》:“天涯藐藐,地角悠悠了,阴谋诡计 面无由,但以情企。” |
jiāng hé xíng dì江河行地 | 长江大河永远地在地上流动。比喻事情明显;无所置疑;颠扑不破。 | 清 郑燮《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》:“岂得为日月经天,江河行地哉?” |
zhì dì jīn shēng掷地金声 | 金:钟罄之类的乐器。比喻文章词藻优美。 | 《晋书 孙绰传》:“卿试掷地,当作金石声也。” |
fāng cùn zhī dì方寸之地 | 指心。 |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吾见子之心矣:方寸之地虚矣。” |
yī luàn tú dì一乱涂地 | 形容乱到不可收拾。 | 宋·苏洵《管仲论》:“桓公之薨也,一乱涂地,无惑也。彼独恃一管仲,而仲则死矣。” |
tiān bēng dì tān天崩地坍 | 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 | 茅盾《参孙的复仇》:“立时天崩地坍一阵响,整个大殿倒塌。” |
sǎo dì jù jìn扫地俱尽 | 谓彻底干净,毫无存留。《汉书 魏豹田儋等传赞》:“用于贬义。秦灭六国,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。”《晋书 儒林传序》:“惟怀逮愍,丧乱弘多,衣冠礼乐,扫地俱尽。”《隋书 高祖纪下》:“圣人遗训,扫地俱尽,制礼作乐,今也其时。” | 《汉书·魏豹田儋等传赞》:“用于贬义。秦灭六国,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。”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惟怀逮愍,丧乱弘多,衣冠礼乐,扫地俱尽。” |
tiān jīng dì wěi天经地纬 | ①语本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礼,上下之纪、天地之经纬也。”指天地间理所当然、无可非议的道理。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。 | 语出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礼,上下之纪、天地之经纬也。” |
zhì dì yǒu shēng掷地有声 | 金石:钟磬之类的乐器,声音清脆优美。比喻文章文辞优美,语言铿锵有力。 | 《晋书 孙绰传》:“卿试掷地,当作金石声也。” |
rén jié dì líng人杰地灵 | 人有英杰;地有灵秀之气;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;就会成为名胜地区。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。 | 唐 王勃《滕王阁诗序》:“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。” |
shǒu shàn zhī dì首善之地 | ①指首都。②最好的地方。 | 《汉书·儒林传序》:“故教化之行也,建首善,自京师始。” |
jí tiān jì dì极天际地 | 形容十分高大。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8回:“颂魏公曹操功德‘极天际地,伊周莫及,宜进爵为王’。” |
tán tiān lùn dì谈天论地 | 谈论天文地理。形容博学多识。 | 元·无名氏《符金锭》第二折:“俺门中未有三千客出来的谈天论地胸卷江淮。” |
tiān hūn dì cǎn天昏地惨 | 惨:凄惨,悲伤。天地都感到愁苦、凄惨。形容极其悲惨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21回:“只见天昏地惨,东西南北,茫然不辨。” |
fū cùn zhī dì肤寸之地 | 肤寸:古代长度单位,1肤=4寸。指面积狭小的土地。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肤寸之地无得者,岂齐不欲地哉?形弗能有也。” |
xīn dì shàn liáng心地善良 | 有道德、德行好,慈善。 | 梁遇春《奥布伦摩夫》:“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,心地善良的人,却终于草草一生。” |
tiān fān dì fù天翻地覆 | 形容变化巨大;也形容闹得很凶。覆:翻过来。 | 唐 刘商《胡笳十八拍》六:“天翻地覆谁得知?如今正南看北斗。” |
lì dì shū chú立地书厨 | 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渊博。 | 《宋史 吴时传》:“时敏于为文,未尝属稿,落笔已就,两学目之曰‘立地书厨’。” |
jú dì kòu tiān局地扣天 | 见“局天扣地”。 | 宋·李清照《投翰林学士纂熧礼启》:“局地扣天,敢效谈娘之善诉;升堂入室,素非李赤之甘心。” |
yǔ tiān dì tóng shòu与天地同寿 | 寿:寿命。与天地一样长久。比喻寿命很长。 | 战国·楚·屈原《九原·涉江》:“登昆仑兮食玉英,与天地兮同寿,与日月兮同光。” |
yǐn tiān zhèn dì殷天震地 | 殷:震动。震天动地,形容声音很大。 | 《明史·王家屏传》:“今骄阳烁石,小民愁苦之声殷天震地,而独未彻九阍。” |
gōng chéng lüě dì攻城掠地 | 见“攻城略地”。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4回:“李密诸将士,当时攻城掠地,倚着金帛来得易,也用得易。” |
yī yú zhī dì一隅之地 | 隅:角落。形容地域狭小。 | 《南史·王弘传论》:“晋自中原沸腾,介居江左,以一隅之地,抗衡上国。” |
hán xiào rù dì含笑入地 | 面带笑容而死。犹言死而无憾。 | 《后汉书·韩韶传》:“韶曰:‘长活沟壑之人,而以此伏罪,含笑入地矣。’” |
pán tiān jì dì蟠天际地 | 蟠:遍及;际:到。指从天到地无所不在。形容气势博大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刻意》:“精神四达并流,无所不极,上际于天,下蟠于地。” |
wú dì zì róng无地自容 | 容:容纳;容身。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。形容非常羞愧。 | 《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》:“外道无地自容,四众一时唱快处。” |
zhē tiān mí dì遮天迷地 | 同“遮天盖地”。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七十六回:“风起处遮天迷地,火来时烟飞焰裹。” |
mán tiān mèi dì瞒天昧地 | 指瞒上欺下,没有一句真话 | 元 无名氏《闹铜台》第一折:“我那日离山营,到铜城见仓官坏法胡行径,专瞒天昧地不公平。” |
sì zhàn zhī dì四战之地 | 指四面平坦,无险可守,容易受攻击的地方。 | 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:“赵,四战之地也,其民习兵,伐之不可。”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:“颖川,四战之地也,天下有变,常为兵冲。” |
tiān zhū dì miè天诛地灭 | 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。多用作赌咒语。诛:杀死。 | 宋 朱晖《绝倒录》:“不使丁香、木香合,则天诛地灭。” |
chǐ cùn zhī dì尺寸之地 | 尺寸:形容数量少。面积狭小的封地。 | 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而齐尺寸之地无得,岂不欲得地哉?形势不能有也。” |
tiān dì zhū lù天地诛戮 | 见“天地诛灭”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0回:“若有瞒昧,天地诛戮。” |
dì kuò tiān cháng地阔天长 | 阔:宽广。指天空广大,大地辽阔。 | 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地阔天长,不知归路。” |
shān yáo dì dòng山摇地动 | 山和地都在动摇。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。 | 《宋书 五行志五》:“大明六年七月甲申,地震,有声自河北来,鲁郡山摇地动。” |
háo tiān kū dì号天哭地 | 哭天抢地。形容十分悲伤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只见林冲的娘子,号天哭地叫将来,女使锦儿抱着一包衣服,一路寻到酒店里。” |
rì yuè jīng tiān,jiāng hé xíng dì日月经天,江河行地 |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,江河永远流经大地。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、伟大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冯衍传上》:“其事昭昭,日月经天,河海带地,不足以比。” |
bù máo zhī dì不毛之地 | 毛:地面上生长的谷物、草木。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。后指最荒凉、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。也作“不发之地”。 | 《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君如矜此丧人,锡(赐)之不毛之地。” |
dài tiān lǚ dì戴天履地 | 戴:顶着天;履:踏,踩着。头顶着天,脚踩着地。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。比喻恩德深广,如天高地厚。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“晋大夫三拜稽首曰:‘君履后土而戴皇天,皇天后土,实为君之言。群臣敢在下风。’” |
pū xiōng nà dì铺胸纳地 | 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,表示虔敬与隆重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六回:“三藏展背舒身,铺胸纳地,望金像叩头。” |
tiān cháng dì jiǔ天长地久 | 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。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” |
huā tiān jiǔ dì花天酒地 | 花:比喻美女;旧指娼妓或娼馆。指整天挟妓饮酒。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到京之后,又复花天酒地,任意招摇。” |
zhàn tiān dòu dì战天斗地 | 战、斗:泛指斗争。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。 | |
jiǎo tà shí dì脚踏实地 |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。比喻做事认真、踏实、不虚浮;一步一个脚印。 | 宋 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第18卷:“公尝问康节曰:‘某何如人?’曰:‘君实脚踏实地人也。’” |
tí tiān kū dì啼天哭地 | 呼天叫地的哭号,形容非常悲痛。 | 元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 阑路驾上书》:“奉使来时,惊天动地,奉使去时,乌天黑地,官吏都欢天喜地,百姓却啼天哭地。” |
dì guǎng rén xī地广人稀 | 地域广阔;人烟稀少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地理志下》:“习俗颇殊,地广民稀。” |
dì píng tiān chéng地平天成 | 平:治平;成:成功。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。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。 | 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地平天成,六府三事允治,万世永赖,时乃功。” |
dì zhǔ zhī yí地主之仪 | 见“地主之谊”。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三仙》:“未修地主之仪,忽叨盛馔,于理不当。” |
huān tiān xǐ dì欢天喜地 | 形容非常高兴、快乐。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则见他欢天喜地,谨依来命。” |
tiān hán dì dòng天寒地冻 | 天气非常寒冷;大地到处结冰。 | 宋 王十朋《南州春色》词:“莫恨东风吹不到,著意挽春回,一任天寒地冻,南枝香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