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路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路的成语
成语 解释 出处
zǒu shēn wú lù走身无路无路可走。比喻身陷绝境。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2卷:“公子道:‘今走身无路,只得所天命,早晚是死,不得见你了。’”
lù yuǎn tiáo tiáo路远迢迢形容路途遥远。鲁迅《彷徨 孤独者》:“十三大人从寒石山路远迢迢地上城来,问他可有存款,他一声也不响。”
qiáo shì qiáo,lù shì lù桥是桥,路是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。同“桥归桥,路归路”。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七:“就是萧队长也得说个理。我姓韩的桥是桥,路是路,一清二白的,怕谁来歪我不成,倒要问问老赵哥?”
lù jué rén xī路绝人稀道路阻绝,人烟稀少。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三折:“眼见的路绝人稀,不由俺唬的魄散魂飞。”
mò lù xiāng féng陌路相逢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。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八回:“我与你家小姐陌路相逢,欲言恩,恩深难言;欲言情,又无情可言。”
yī lù píng ān一路平安旅途上平安顺利。明 范受益《寻亲记》:“大王爷,保佑弟子一路平安,脚轻手健。”
shú lù qīng zhé熟路轻辙驾轻快的车,走熟悉的路。比喻处世有经验,办起事来很容易。宋·张榘《摸鱼儿·为赵懒窝寿》词:“君看取,世道羊肠曲折,依然熟路轻辙。”
bì lù lán lǚ筚路褴褛形容开创新事业的艰难。应修人《上海通信图书馆与读书自由》:“我们筚路褴褛,孤军苦战,非为金钱,非为名誉,不厌不倦,但求心之所安。”
lù jiàn bù píng,bá dāo xiāng zhù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。元 杨显之《酷寒亭》楔子:“这个是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,则是误伤人命。”
shū lù tóng guī殊路同归同“殊涂同归”。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诸生对册,殊路同归。指在于崇礼义,退财利,复往古之道,匡当世之失。”
sī mǎ zhāo zhī xīn,lù rén jiē zhī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路人:路上的人,指所有的人。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贵乡公传》斐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。”
shì ruò lù rén视若路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。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。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3卷:“漫然视若路人,甚而等之仇敌,败坏彝伦,灭绝天理。”
huāng bù zé lù慌不择路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:“看看天色将晚,脚又疼,肚又饥,正是慌不择路,望山僻小径只顾走。”
dú wàn juàn shū,xíng wàn lǐ lù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万:指很多。形容学问渊博,见多识广。曹靖华《采得百花酿蜜后》:“古人说:‘凡操千曲而后晓声,观千剑而后识器。’最好有‘读万卷书’的书本知识和‘行万里路’的生活知识。”
táo shēng bù bì lù,dào chù biàn wéi jiā逃生不避路,到处便为家指人在逃生时慌不择路,只要有地方躲藏就可以安家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:“这鲁达急急忙忙行过了几处州府,正是‘逃生不避路,到处便为家’。”
qīng chē shú lù轻车熟路驾轻车;走熟路。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;干起来不费力。唐 韩愈《送石处士序》:“若驷马驾轻车,就熟路,而王良、造父为之先后也。”
lù jiàn bù píng,bá dāo xiāng jiù路见不平,拔刀相救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。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续集·金竹寺》:“路见不平,拔刀相救。佛菩萨赏其义侠,故远导幻影以生之。”
jué lù féng shēng绝路逢生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。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桂员外途穷忏悔》:“常言‘吉人天相,绝处逢生。’”
lù wú shí yí路无拾遗见“路不拾遗”。《孔子家语·相鲁》:“孔子初仕为中都宰,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,长幼异食、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、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、路无拾遗、器不雕伪,……”
lù jiàn bù píng,bá jiàn xiāng zhù路见不平,拔剑相助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。明·洪楩《杨温拦路虎传》:“今见将军,乃是我恩人,却在此被劫,自当效力相助!路见不平,拔剑相助。”
qiáng huā lù cǎo墙花路草见“墙花路柳”。明·徐复祚《红梨记·诗要》:“非执拗,那壁厢是墙花路草,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?”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词媾》:“如本是柔枝嫩条,休比做墙花路草。”
féng shān kāi lù,yù shuǐ dié qiáo逢山开路,遇水叠桥逢:遭逢,遇见。遇到山则打通道路,遇见水则架起桥梁。比喻不畏艰险,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0回:“军旅逢山开路,遇水叠桥,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!”
yún ní yì lù云泥异路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。比喻地位相差悬殊。宋·陈亮《与辛幼安殿撰书》:“亮空闲没可做时,每念临安相聚之适,而一别遽如许,云泥异路又如许。
yuān jiā lù zhǎi冤家路窄冤家:仇人。仇人在狭路上相遇;来不及回避。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真是冤家路窄,今日一命讨了一命。”
lù yáo zhī mǎ lì,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路途遥远,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;经历的事情多了,时间长了,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。宋·陈元靓《事林广记·结交警语》:“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。”
jìn tuì lù qióng进退路穷犹言进退无路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“丕进退路穷,乃谋于群僚。”
lù jiàn bù píng,bá jiàn xiāng wéi路见不平,拔剑相为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。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天宁卓禅师法嗣》:“育王被人推倒了,也还有路见不平,拔剑相为底么。”
tiān wú jué rén zhī lù天无绝人之路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,把人困死。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,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。元 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:“果然天无绝人之路,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。”
yī xīn yī lù一心一路犹一心一意。明·冯梦龙《挂枝儿·多心》:“初相交,指望你一心一路;到如今,眼面上做工夫。”
gāo shān dī tóu,hé shuǐ ràng lù高山低头,河水让路比喻人民群众征服自然,改造社会的无穷力量。邓拓《英雄的路》:“人们常说的‘高山低头,河水让路’的奇迹,在宝成路上真正实现了。”
péng lù áo xiáng鹏路翱翔鹏路:远大前程;翱翔:飞翔。比喻人奋进在远大前程上。唐·杜甫《入衡州》诗:“柴荆寄乐土,鹏路观翱翔。”
lù bù shí yí路不拾遗遗:失物。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汉 贾谊《新书 先醒》:“百姓富,民恒一,路不拾遗,国无狱讼。”
guǎng kāi mén lù广开门路指尽量想办法开辟多种渠道。邓小平《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》:“要广开门路,多想办法,千方百计,解决问题。”
yī lù fēng chén一路风尘形容旅途辛苦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六回:“国舅老爷大喜!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。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,说今日大驾归府,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,不知赐光谬领否?”
lù yáo zhī mǎ lì,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,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。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一折:“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,若有些儿好歹,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,可不道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”
jiǎo jīn dōng lù角巾东路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’”意谓辞官退隐,登东归之路。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。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’”
bì lù lán lóu荜路蓝蒌筚路:柴车。坐着柴车,穿着破衣服,去开辟山林。形容创业的艰苦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荜路蓝蒌,以处草莽。”
shì tóng lù rén视同路人路人:过路人,指素不相识的人。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。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。
lù liǔ qiáng huā路柳墙花路边的柳,墙旁的花。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。也指妓女。元 王晔《水仙子 答》曲:“从来道水性难拿,从他赸过,由他演撒,终只是个路柳墙花。”
fēn lù yáng biāo分路扬镳扬镳:指驱马前进。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,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。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五部:“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,就打断了她的话,说:‘条条大路通罗马。’”
guǎng kāi cái lù广开才路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。
lái zōng qù lù来踪去路见“来踪去迹”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2回:“如今我竟要求你的大笔,把我的来踪去路,实打实有一句说一句,给我说这么一篇。”
yī lù shùn fēng一路顺风旅途平安(多用于祝人)。清 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122回:“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,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。”
kòu hūn wú lù叩阍无路叩:敲。阍:宫门。无法敲到宫廷的门。形容百姓无处伸冤。亦作“叩阍无计”、“叩天无路”。《明史·翟凤翀传》:“大臣造膝无从,小臣叩阍无路。”
dào lù jí jí道路藉藉藉藉:杂乱众多的样子。形容社会上纷纷互相传告。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25回:“执事胸中方略,非局外人所能窥,而道路藉藉,或谓执事者将循政府之意,而从事于武力解决。”
xiàng shàng yī lù向上一路佛教禅宗谓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。《碧岩录》第二卷:“向上一路,千圣不传。学者劳形,如猿捉影。”
lù sǒu zhī yōu路叟之忧指百姓的疾苦。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孔子行游,中路闻哭者声,其音甚悲……见之,丘吾子也,拥镰带索而哭。孔子辟车而下问曰:‘夫子非有丧也,何哭之悲也?’丘吾子对曰:‘吾有三失。’孔子曰:‘原闻三失。’
zǒu tóu wú lù走投无路无路可走(投:投奔)。指陷入绝境。元 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三折:“淋的我走投无路,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。”
mò lù qióng tú末路穷途穷途:处境困窘。无路可走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《吴越春秋 王僚伎公子光传》:“子胥曰:‘夫人赈穷途,少饭亦何嫌哉?”
shú mén shú lù熟门熟路熟悉门径,了解情况,很有经验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回:“王孝廉是熟门熟路,管门的一向认得,立时请进,并不阻挡。”
guǎng kāi yán lù广开言路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来历传》:“朝廷广开言事之路,故且一切假贷。”
qiáng huā lù liǔ墙花路柳喻娼妓。明·高明《二郎神·秋怀》套曲:“风流。恩情怎比,墙花路柳?记待月西厢,和你携素手。”
yǎn guān liù lù眼观六路眼睛因看到四面八方。形容机智灵活;遇事能多方观察;全面了解。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,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dào lù cè mù道路侧目侧目:侧目而视。在路上相遇,不敢交谈,以目示意。形容政治黑暗暴虐。《元史·阿鲁诨萨理传》:“所在囹圄皆满,道路侧目,无敢言者。”
yuàn shēng yíng lù怨声盈路怨恨之声充满道路。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。《魏书·高肇传》:“肇既当衡轴,每事任己,本无学识,动违礼度,好改先朝旧制,出情妄作,减削封秩,抑黜勋人。由是怨声盈路矣。”
chē dào shān qián bì yǒu lù车到山前必有路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。高玉宝《高玉宝》第四章:“高大哥,‘车到山前必有路’,‘老天爷不会饿死睡家鸟’的。”
shàng tiān wú lù,rù dì wú mén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。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
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,lù yǒu dòng sǐ gǔ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,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。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。唐 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》诗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
bì lù lán lǚ筚路蓝褛筚路:柴车;蓝褛:破衣服。坐着柴车,穿着破衣服,去开辟山林。形容创业的艰苦。郑振铎《梁任公先生传》:“虽未必有精湛不磨的成功,然而他的筚路蓝褛,以开荒荆的功绩,则已不小了。”
chuō wú lù ér戳无路儿捣鬼,无中生有的挑拨。
tuì ràng xián lù退让贤路退让:辞职的谦词;贤路:贤才仕进路。辞官退隐,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。《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》:“愿归丞相侯印,乞骸骨归,避贤者路。”
qīng yún dé lù青云得路比喻人仕途得意,步步高升。元·施君美《幽闺记·兄妹筹资》:“一跃过龙门,当此青云得路。”
rén shēng lù bù shú人生路不熟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。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4卷:“欺他是个单身穷军,人生路不熟,料没有人晓得他来踪去迹。”
shì tóng mò lù视同陌路见“视若路人”。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20回:“他今有病,便视同陌路,此岂稍有人心者耶?”
dào lù chuán wén道路传闻传闻:非亲身经历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。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。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“来宾”种种》:“道路传闻,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,摧残合法组织,箝制正当言论,拘捕热血青年。”
xíng zhě ràng lù行者让路行走的人相互让路。谓大家都谦逊有礼。《孔子家语·好生》:“入其境,则耕者让畔,行者让路。”
shì rú mò lù视如陌路见“视若路人”。明·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11回:“当今之世,面交者多,饮酒宴乐,情若同胞,利害相关,视如陌路。”
yǎn guān liù lù,ěr tīng bā fāng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六路:指上、下、四方;八方:指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东南、西南、西北、东北。形容人机智灵活,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。清·石玉昆《续小五义》第三回:“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,正与雷英动手。”
xiāo láng mò lù萧郎陌路萧郎:旧时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;陌路:过路人。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,不愿或不能接近。唐·崔郊《赠婢诗》:“侯门一入深如海,从此萧郎是路人。”
wǎn jié mò lù晚节末路节:时期;末路:终了。末世。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。汉·邹阳《上书吴王》:“至其晚节末路,张耳、陈胜连从兵之据,以叩函关,咸阳遂危。”
dà lù zhuī lún大路椎轮南朝梁萧统《〈文选〉序》:“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,大辂宁有椎轮之质。”大辂,古代华美的大车。椎轮,无辐条的原始车轮。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,比喻事物的进化,由简到繁,由粗至精。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。南朝·梁·萧统《〈文选〉序》:“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,大辂宁有椎轮之质。”
qióng tú mò lù穷途末路穷途:绝路。末路:路尽头。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你如今是穷途末路,举目无依。”
shì lù róng kū世路荣枯世路:世间人事的经历;荣枯:兴盛和衰败。世间人事的兴盛和衰败。唐·刘禹锡《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》诗:“从君勇断抛名后,世路荣枯见几回?”
gēng zhě ràng pàn,xíng zhě ràng lù耕者让畔,行者让路畔:田界。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,走路的人让开路给对方行走。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。《孔子家语·好生》:“入其境,则耕者让畔,行者让路。”
bì yóu zhī lù必由之路必:一定;由:经过。一定要经过的道路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”宋 朱熹注:“义者行事之宜,谓认路,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,而不可须臾舍矣。”
yōu míng yì lù幽明异路幽明:阴间和阳间。阴间和阳间是不同的道路。唐·朱庆余《冥音录》:“幽明异路,人鬼道殊,今者人事相接,亦万代一时。”
yī lù shén qí一路神祇谓同伙的人。意含讥讽。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5回:“因指着应伯爵、谢希大说道:‘这两个天杀的,和他都是一路神祇。’”
bù huì zhī lù不讳之路指忠言直谏之路。《后汉书 安帝纪》:“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,远求博选,开不讳之路,冀得至谋,以鉴不逮。”
xiá lù xiāng féng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相遇;没有地方可让。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;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。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:“不如做个计较,放了他回去,狭路相逢,安知没有报恩之处?”
zǒu tóu méi lù走头没路无路可走,已到绝境。比喻处境极困难,找不到出路。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18卷:“火器一齐发作,杀得他走头没路,大败亏输。”
qióng jiā fù lù穷家富路指居家应节俭,出门则要多带盘缠,免遭困窘。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23回:“再者银子虽多,贤弟只管拿去。俗语说得好:‘穷家富路。’”
lán lǚ bì lù褴褛筚路指穿着破衣,驾着柴车,开发山林,形容开创者的艰辛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。”
yì lù méi huā驿路梅花同“驿使梅花”。唐·牟融《送范启东还京》诗:“官桥杨柳和愁折,驿路梅花带雪看。”
tóu shí wèn lù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,先投以石子,看看有无反应,借以探测情况。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。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2回:“此名为‘投石问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沟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实地,再没有听不出来的。”
zǒu xià pō lù走下坡路下坡路:由高处通向低处的道路。比喻向衰落或坏的方向发展。孙犁《乡里旧闻》:“进善幼年就赶上日子走下坡路,因此学了木匠。”
bì lù lán lǚ荜路蓝缕蓝缕:破衣服。坐着柴车,穿着破衣服,去开辟山林。形容创业的艰苦。宋·司马光《和王介甫巫山高》:“嗟嗟若敖、蚡冒,荜路蓝缕空辛勤。”
xiāng féng xiá lù相逢狭路在狭窄的道路上相遇。比喻仇人相遇,互不兼容。亦作“狭路相逢”。《古乐府·相逢行》:“相逢狭路间,道隘不容车。”
qí lù pái huái歧路徘徊歧路:岔路;徘徊: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,比喻犹豫。在岔道上走来走去。比喻犹豫观望,主意不定。南朝 齐 谢眺《观朝雨》:“动息无兼遂,歧路多徘徊。”
yī lù fēng qīng一路风清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。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吏部·用违其才》:“沈里孝清直名臣,使其建牙内地,将见一路风清,乃使作陕西巡抚,助讨宁夏。”
bàn lù chū jiā半路出家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rì mù lù yuǎn日暮路远同“日暮途远”。《尉缭子·兵教下》:“日暮路远,还有挫气;师老将贪,争掠易败。”
xiū qiáo bǔ lù修桥补路修建桥梁,补好道路。旧喻热心公益,解囊行善。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一折:“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,盖寺建塔,修桥补路,惜孤念寡,敬老怜贫。”
pái huí qí lù徘徊歧路徘徊: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;歧路:岔路。在岔道口上来回地走。比喻犹豫不决。唐 骆宾王《代李敬业讨武曌檄》:“若或眷恋穷城,徘徊歧路。”
zǒu tóu wú lù走头无路绝路。比喻陷入绝境,没有出路。《水浒传》第五六回:“徐宁妻子并两个娅嬛,如热鏊子上蚂蚁,走头无路。不茶不饭,慌做一团。”
xiān fán lù gé仙凡路隔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。比喻亲友被隔绝,无法相会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9回:“揉着眼睛,细想昨夜又不曾梦见,可是‘仙凡路隔’了。”
ān zhái zhèng lù安宅正路比喻仁义。谓以仁居心,以义行事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仁,人之安宅也;义,人之正路也。旷安宅而弗居,舍正路而不由,哀哉!”
shí zì lù tóu十字路头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十回 :“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,恰好午时三刻,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,读罢犯由,如法凌迟处死。”
shān bù zhuàn lù zhuàn山不转路转比喻世界渺小,这里不遇那里遇。柳建伟《英雄时代》第14章:“山不转水转,水不转路转,路不转人转。”
dào lù yǐ mù道路以目人们在路上相遇;只是相互看看;心里有怒怨;可什么话也不敢说。形容反动统治暴虐;社会上没有言论自由。《国语 周语上》:“王怒,得卫巫,使监谤者,以告,则杀之。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