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fǎ lì wú biān法力无边 | 法力: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;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。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。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。 | 明·无名氏《八仙过海》第三折:“小圣我法力无边,通天达地,指山山崩,指水水跑。” |
jì wú fù zhī计无复之 | 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,不得不这样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论》:“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,非能勇也,其计画无复之耳。” |
sì wú jì dàn肆无忌惮 | 肆:放肆;任意而行;忌惮:惧怕;畏惧。任意妄为;一点顾忌、畏惧也没有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小人之中庸也;小人而无忌惮也。” 宋 朱熹注:“小人不知有此,则肆欲妄行,而无所忌惮矣。” |
wú suǒ gù jì无所顾忌 | 顾忌:因有顾虑而不敢说或做。没有什么顾虑。 | 《魏书 张彝传》:“步眄高上,无所顾忌。” |
jié bái wú xiá洁白无瑕 | 洁白:指没有其它颜色污染的白色。无瑕:指没有瑕疵(斑点)。原指纯白无斑点的玉,现用来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。 | |
dà chē wú ní大车无輗 | 輗: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。大车没有輗难以前进。比喻人不守诚信难以立足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輗,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?” |
huāng táng wú jī荒唐无稽 | 稽:考查。十分荒唐,不可凭信。 | 清 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那个神字,原是野蛮世界拿出来哄着愚人的话,如今科学大明,这些荒诞无稽的谬说,那里还能立足呢?” |
zuò wú chē gōng坐无车公 | 坐:通“座”,坐席;车公:晋人车胤。比喻宴会时没有嘉宾。 | 《晋书·车胤传》:“又善于赏会,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,皆云‘无车公不乐’。” |
jiāo qià wú xián交洽无嫌 | 洽:协商;嫌:猜疑。指双方密切协作,相互信任。 | 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》第一卷:“于父子之间慈孝,交洽无嫌。” |
dà shì huà xiǎo,xiǎo shì huà wú大事化小,小事化无 | 化:变。经过妥善处理,将大事化成小事,小事变成没事,息事宁人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2回:“‘大事化为小事,小事化为无事’,方是兴旺之家。” |
wú liáo lài无聊赖 | 无聊或无所依赖。 | 《晋书·慕容德载记》:“惟朕一身,独无聊赖。” |
xiōng wú chéng fǔ胸无城府 |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。城府:城市和官府;借指待人处事的心机。 | 《宋史 傅尧俞传》:“尧俞厚重言寡,遇人不设城府,人自不忍欺。” |
jiā wú cháng lǐ家无常礼 | 谓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2回:“行者道:‘孩儿,家无常礼,不须拜;但有甚话,只管说来。’” |
kē lì wú shōu颗粒无收 | 收:收成。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。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。 |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三回:“我家今年那租田,自然颗粒无收的了。” |
wú dòng yú zhōng无动于衷 | 衷:内心。丝毫没有触动内心。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;漠然置之。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:“闻之漠然良久,若不能无动于衷者。” |
yǎn nèi wú zhū眼内无珠 | 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。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妾椟中有玉,恨郎眼内无珠。” |
kě yǒu kě wú可有可无 |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。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0回:“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,可有可无。” |
yǒu fàn wú yǐn有犯无隐 | 犯:触犯。臣下对君主应采取直言进谏的态度。虽然有所冒犯,也不应该隐讳不言 | 唐·严郢《驳议吕堙》:“公有犯无隐,引经正辞。上是其言,刑为之省。” |
zhēn shí wú wàng真实无妄 | 妄:荒诞、荒谬。形容真实可靠,绝不荒谬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诚者天之道也。”朱熹集句:“诚者,真实无妄之谓,天理之本然也。” |
wú suǒ zuò wéi无所作为 | 作为:做出成绩。指工作中安于现状;缺乏创造性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:“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,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。” |
bīng wú dòu zhì兵无斗志 | 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回:“且说曼伯杀入左军,陈兵原无斗志,即时奔散,反将周兵冲动。” |
gào dài wú mén告贷无门 | 告贷:向别人借钱。想借钱但没有地主借。指生活陷入困境。 | 李劼人《死水微澜》第一部:“是如何告贷无门,处处受别人的嘴脸。” |
jǔ shì wú shuāng举世无双 | 举:全。全世界没有第二个。形容稀有罕见。 | 清 钱牧斋《钱牧斋尺牍 答定海县张绍谦》:“治行比憺惟之卓鲁,举世无双。” |
kuàng gǔ wú liǎng旷古无两 | 旷古:空前的。空前未有,同世无双。 | 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四回:“宏敞壮丽,旷古无两。” |
xiān háo wú fàn纤毫无犯 | 纤毫:非常细微;犯:侵犯。指军纪严明,丝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。 | 《北齐书·元景安传》:“显祖闻之,遗使推检,同行诸人赃污狼籍,唯景安纤毫无犯。” |
àn dàn wú guāng黯淡无光 | 黯淡:同“暗淡”,不明亮,昏暗。形容昏暗不明亮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4回:“头上戴一个黯淡无光的亮蓝顶儿,那枝俏摆春风的孔雀瓴已经虫蛀的剩了光杆儿了。” |
suǒ shèng wú jǐ所剩无几 | 剩:余留下来的。剩下的没有多少了。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回:“好在所剩无几,待我念完,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,或者得其梗概,也未可知。” |
wén wú diǎn yì文无点易 | 点:涂改;易:改动。形容作文一气呵成,不加改动。 | 《南史·谢脁传》:“时荆州信去倚待,脁执笔便成,文无点易。” |
zhī wú bù yán,yán wú bù tīng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时素臣正在得君,真个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。旬月之内,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。” |
wú miàn mù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| 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。 | 语本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。乌江亭长檥船待……项王笑曰:‘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!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’” |
tú láo wú yì徒劳无益 | 白费劲,没有一点用处。 | 宋 袁燮《伐武冈林守进治要札子》:“夫溺于卑者,固不足论;而过于高者,徒劳无益。” |
wàn shì wú jiāng万世无疆 | 形容年代久远。 | 《书 太甲中》:“皇天眷佑有商,俾嗣王克终厥德,实万世无疆之休。” |
wú kě jiù yào无可救药 | 比喻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今楚多淫刑,其大夫逃死于四方,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,不可救疗。” |
wú shí wú kè无时无刻 | 时、刻:时间;时候。没有一时一刻。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,无时无刻不在心上。” |
wú suǒ bù tōng无所不通 | 通:知道。没有什么不知道的。 | 《孝经 感应》:“孝悌之至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。” |
jiàn wú xū fā箭无虚发 | 箭:弓箭;虚:空。箭射得准,每发必中。形容箭术高明。 | 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朱伺与贼水战,左右三人上弩给伺,伺望敌射之,箭无虚发。” |
jīn wú zú chì金无足赤 | 足赤:成色十足的金子。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。比喻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。 | 宋 戴复古《寄兴》:“黄金无足色,白璧有微瑕。求人不求备,妾愿老君家。” |
yǒu yǒng wú móu有勇无谋 | 勇:勇气;胆量;谋:计谋;策略。只有胆量;没有计谋。指做事或打仗只凭勇气猛冲猛打;而没有周密考虑。 | 唐 陆贽《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》:“(王)武俊蕃种,有勇无谋。” |
hù tōng yǒu wú互通有无 |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。 | 唐 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,以通其有无。” |
wú wàng zhī fú无妄之福 | 不期望获得而得到的幸福。 | 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世有无妄之福,又有无妄之祸。今君处无妄之世,以事无妄之主,安不有无妄之人乎。” |
shì wú dà xiǎo事无大小 | 事情不分大小。形容什么事都管。 | 《文选 诸葛亮〈出师表〉》:“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。”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卷第一百八十五:“委萧瑀以庶政,事无大小,莫不关掌。” |
lái qù wú zōng来去无踪 | 踪:脚印。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。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一回:“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,来无影,去无踪。” |
yán zhī zhě wú zuì,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 | 言者:说话的人;闻者:听话的人;足:足以,值得;戒:警惕。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,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。 | 《诗经·大序》:“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 |
shǎng fá wú zhāng赏罚无章 | 赏罚:赏赐与惩罚;章:条理。赏赐与惩罚不按规章办事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27年》:“逐我者出,纳我者死,赏罚无章,何以沮劝,君失其信,而国无刑,不亦难乎?” |
kuáng bèi wú dào狂悖无道 | 狂悖:狂妄背理。狂妄猖獗,蛮不讲理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五行志中》:“汉大臣征贺为嗣,即位,狂悖无道。” |
lù wú shí yí路无拾遗 |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 | 《孔子家语·相鲁》:“孔子初仕为中都宰,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,长幼异食、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、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、路无拾遗、器不雕伪,……” |
náng kuò wú yí囊括无遗 | 囊括:把全部包罗在内。指完全包罗在内,无所遗漏。 | 明·冯惟敏《仙桂引》:“喜则喜空洞能容,为则为囊括无遗。” |
qǐ sòng wú zhēng杞宋无征 | 指资料不足,不能证明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夏礼吾能言之,杞不足征也;殷礼吾能言之,宋不足征也。文献不足故也。” |
wú kě fèng gào无可奉告 | 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对方的。 | 朱自清《不知道》:“这个不知道其实是‘无可奉告’,比‘不能奉告’或‘不便奉告’语气略觉轻些。” |
yí hài wú qióng贻害无穷 | 贻:遗留。留下无穷无尽的祸患。形容后果极坏;影响严重。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三》:“《参同契》炉鼎铅汞,皆是寓言,非言烧烁。方士转向附会遂贻害无穷。” |
zī zī wú juàn孜孜无倦 | 同“孜孜不倦”。 | 《南史·范泰传》:“泰博览篇籍,好为文章,爱奖后生,孜孜无倦。” |
gài shì wú shuāng盖世无双 | 盖:压倒。世上再没有第二个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。” |
wú kě bǐ lún无可比伦 | 没有可以相比的。 | 唐·李翱《<卓异记>序》:“皇唐帝功,瑰特奇伟,前古无可比伦。” |
bù wú xiǎo bǔ不无小补 | 补:补助,补益。多少有一点益处或多少有一点帮助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全集 尚书一》:“诸家虽或浅近,要亦不无小补,但在详择之耳。” |
líng luàn wú zhāng凌乱无章 | 无章:没有条理。乱七八糟,没有条理。 | 冰心《两个家庭》:“好容易回到家里,又看见那凌乱无章的家政,儿啼女哭的声音,真是加上我百倍的不痛快。” |
qí lè wú qióng其乐无穷 | 乐;乐趣;穷:尽头。指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。 | 宋 邵雍《伊川击壤集 君子饮酒吟》第16卷:“家给人足,时和岁丰;筋骸康健,里闬乐从;君子饮酒,其乐无穷。” |
yī wú jì dàn一无忌惮 | 忌惮:顾忌和畏惧。没有一点顾忌和害怕。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28回:“纣王心甚欢悦,又见闻太师远征,放心恣乐,一无忌惮。” |
shòu zhī wú kuì受之无愧 | 受:接受,得到。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。 | 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四卷:“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,万般辛苦,受之无愧。” |
ruò wú qí shì若无其事 |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。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。 | 《晚清文学丛钞》:“雪岩若无其事,说不妨事,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,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。” |
suǒ rán wú wèi索然无味 | 索然:没有意味、没有兴趣的样子。形容事物枯燥无味(多指文章)。 | 明 杨慎《丹铅杂录 论衡》:“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……说尽,则索然无味。” |
wú shēng wú xī无声无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 | 鲁迅《书信集 1047 至胡风》:“一到里面去,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,无声无息。” |
chèn jiā yǒu wú称家有无 | 称:适合,相符。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。指办理婚、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。 |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子游问丧具,夫子曰:‘称家之有亡(无)。’” |
wú guà wú ài无罣无碍 | 没有任何牵挂。 | |
wàn lài wú shēng万赖无声 |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,一点儿声响都没有。 | 唐朝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诗:“万赖此俱寂,唯闻钟磬音。” |
piàn wǎ wú cún片瓦无存 | 一块瓦都没有了。形容房屋全部毁坏。 | 《明史 五行志一》:“贵州暴雪,形如土砖,居民片瓦无存者。” |
wú qiān wú guà无牵无挂 | 形容没有拖累;非常放心。 | 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1回:“北侠原是无牵无挂之人,不能推辞,同上茉花村去了。” |
quán wú jì dàn全无忌惮 | 忌惮:顾忌和畏惧。一点没有顾忌和畏惧。 | 宋·朱熹《申尚书省状》:“其人凶暴贪婪,全无忌惮。” |
bǎi wú liáo lài百无聊赖 | 百:泛指多;各个方面;聊赖:凭借;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。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;精神空虚;感觉什么都没意思。指精神无所寄托。 | 傅専《阁夜》诗:“百无聊赖作词人,尽许闲愁集一身。” |
yú mèi wú zhī愚昧无知 | 非常愚笨;糊涂;又没有知识。 | 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:“自顾寡德,国人推尊,令袭大位,光父之业。愚昧无知,敢稀圣旨!” |
shì chū wú nài事出无奈 | 事情出于无可奈何。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。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 同窗友认假作真》:“而今我们匆匆进京去了,心下如割,却是事出无奈。” |
wú tóu wú wěi无头无尾 | 没有线索;没有来由。 | 元·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三折:“这官司无头无尾,那贼人难捉难拿。” |
wú guān jǐn yào无关紧要 | 紧要:急切的,重要的。不重要,不会影响大局。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七回:“可见字音一道,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。大贤学问渊博,故视为无关紧要;我们后学,却是不可少的。” |
xuē tiě wú shēng削铁无声 | 形容刀剑锋利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刃儿薄,尖儿长,靶儿短,削铁无声,吹毛过刃。” |
miǎo wú biān jì渺无边际 | 渺:邈远的样子。无边无际的样子。 | 郭沫若《苏联纪行·6月25日》:“向机下展望,一望青黄色的草原,渺无边际。” |
zá luàn wú xù杂乱无序 | 又多又乱,没有条理。 | 唐 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其为言也,杂乱而无章。” |
hòu huì wú qī后会无期 | 期:时间。以后何时相会还没有一定的日期。 | 北朝 魏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大统寺》:“老翁送元宝出,云:\'后会难期。\'以为凄恨,别甚殷勤。” |
shì jǐng wú lài市井无赖 | 指城市中游手好闲、品行不端的人。 | 宋·胡铨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:“王伦本一狎邪小人,市井无赖。” |
yán zhě wú zuì言者无罪 | 言者:说话的人。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。 | 《诗经·大序》:“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 |
yǒu shēng wú qì有声无气 | ①形容人气息奄奄。②形容说话无精打采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一:“王禄多说了几句话,渐渐有声无气,挨到黄昏,只有出的气,没有入的气,呜呼哀哉,伏维尚飨。” |
quē shí wú yī缺食无衣 | 缺少吃的和穿的。形容饥寒交迫的生活。 | 明 无名氏《贫富兴衰》第一折:“先主在独树楼桑受困危,织履编席,缺食无衣,到处寻觅,挽菜挑虀。” |
jìn tuì wú jù进退无据 |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。形容无处容身。也指进退两难。 | 《后汉书 樊英传》:“而子始以不訾之身,怒万乘之主;及其享受爵禄,又不闻匡救之术,进退无所据矣。” |
zhū qiú wú yǐ诛求无已 | 勒索榨取;没有止境。(诛求:苛求;勒索;已:停止)。 | 汉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:“诛求无已,天下空虚,群臣畏恐,莫敢尽忠。” |
měng rán wú zhī懵然无知 | 懵:无知的样子。一无所知的样子。 | 唐·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除读书属文外,其它懵然无知。” |
gāo zhěn wú shì高枕无事 | 垫高了枕头睡觉,无忧无虑。比喻平安无事,不用担忧。 | 宋·杨亿《论灵州事宜》:“度令分守边郡,贼迁可以计日成擒,朝廷可以高枕无事矣。” |
shēn wú zé xíng身无择行 | 谓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。 | 《孝经·卿大夫》:“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,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。” |
yàn měi wú dí艳美无敌 | 敌:匹敌。明艳美丽,没有人与之媲美的。 | 唐·张泌《尸媚传·张庾》:“庾屣履听之,数青衣年十八九,艳美无敌。” |
mù wú yú zǐ目无馀子 | 见“目中无人”。 | |
wú xiá kě jī无瑕可击 | 瑕:比喻事物的缺点。完美无缺,无可指责。 | 郭沫若《历史·史剧、现实》:“关于人物的性格、心理、习惯,时代的风俗、制度、精神,总要尽可能的收集材料,务求其无瑕可击。” |
xū huàn wú shí虚幻无实 | 虚幻:虚假。虚假不真实。 | 宋·苏轼《书金光明经后》:“观诸世间,虽其可爱,而虚幻无实,终非我有。” |
bīng wú xuè rèn兵无血刃 | 指战事顺利,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。 | 《北史 序传 凉武昭王李暠》:“昭王以纬世之量。为群雄扬奉,兵无血刃,遂启霸业,乃修敦煌旧塞。” |
méng mèi wú zhī蒙昧无知 | 愚钝糊涂;没有知识;不通事理。 | 《晋书 阮种传》:“臣诚蒙昧,所以为罪。” |
wú shì wú mò无适无莫 | 指无可无不可。 | 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于此。” |
jǐn shí zhī wú仅识之无 | 之无:指最简单的字。形容识字不多。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医术》:“张曰:‘我仅识之无耳?乌能是?’道士笑曰:‘迂哉,名医何必多识字乎,但行之耳!’” |
gāo zhěn wú yú高枕无虞 | 垫高了枕头睡觉,无忧无虑。比喻平安无事,不用担忧。 | 唐·陆贽《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讼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》:“然后可以扞寇雠,护氓庶,蕃畜牧,辟田畴,天子惟务择人而任之,则高枕无虞矣。” |
tiān wú jué rén zhī lù天无绝人之路 | 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,把人困死。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,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。 | 元 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:“果然天无绝人之路,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。” |
rì xià wú shuāng日下无双 | 京城无人可比。比喻才能出众。 | 汉 刘珍《东观汉记 黄香传》:“读所未尝见书,谓诸王曰:‘此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也。’” |
yǒu zé gǎi zhī,wú zé jiā miǎn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 | 则:就;加:加以。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,如果有,就改正,如果没有,就用来勉励自己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学而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朱熹注:“曾子以此三者,日省其身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,其自治诚切如此,可谓得为学之本矣。” |
yǎ kǒu wú yán哑口无言 | 像哑巴一样;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。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一番言语,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。” |
mù wú yú zǐ目无余子 | 余子:其他的人。眼里没有旁人。形容自高自大,目中无人。 | 清 梁启超《新民说》:“目无余子,而我躬亦不知何存。” |
wú kě míng zhuàng无可名状 | 没法形容。 | 《花城》:“自由了,一种无可名状的轻松感,像一股热流涌上了我的心头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