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gāo xiáng yuǎn yǐn高翔远引 | 形容避世隐居。 | 汉·孔融《与曹操论盛孝章书》:“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,临溺而王不拯,则士亦将高翔远引,莫有北首燕路者矣。” |
bù yuǎn wàn lǐ不远万里 | 不以万里为远。形容不怕路途遥远。 | 晋 王嘉《拾遗记》第六卷:“门徒来学,不远万里。” |
yuǎn lǜ shēn jì远虑深计 | 深远的思虑。 | 《晋书·文六王传》:“宜远虑深计,不可专守一志。” |
cái gāo shí yuǎn才高识远 | 才能超众,见识深远。 | 宋·强至《祠部集·送王宾玉》:“志节慷慨忠义俱,才高识远器有余。” |
gāo shí yuǎn duó高识远度 | 识:见识。见识高超,器度深远。 | 《周书·张轨传》:“宇文公文足经国,武可定乱。至于高识远度,非愚管所测。” |
xíng yuǎn zì ěr行远自迩 | 走远路必须从最近的一步走起。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;一步步前进。迩:近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 |
ěr ān yuǎn zhì迩安远至 | 迩:近处。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叶公问政,子曰:‘近者说,远者来。’” |
shí wēi jiàn yuǎn识微见远 |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。 | 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11卷:“是时海禁初开,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。” |
lù yuǎn tiáo tiáo路远迢迢 | 形容路途遥远。 | 鲁迅《彷徨 孤独者》:“十三大人从寒石山路远迢迢地上城来,问他可有存款,他一声也不响。” |
shēn móu yuǎn lüè深谋远略 | 指计划得很周密,考虑得很长远。 | 汉 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深谋远虑,行军用兵之道,非及曩时之士也。” |
rèn zhòng dào yuǎn任重道远 | 担子很重;路程很远。比喻责任重大;要经历长期的奋斗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 |
yán wén xíng yuǎn言文行远 | 言辞有文采,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。 | 明·张溥《〈壬申文选〉序》:“言文行远,国家赖之。”参见“言而无文,行之不远”。 |
gāo jiàn yuǎn shí高见远识 | 谓见识高远。 | 宋·赵彥卫《云麓漫钞》卷十:“圣人高见远识,固不可以小智测度也。” |
yuǎn zǒu gāo fēi远走高飞 | 向远处走;向高处飞。多指摆脱困境;寻找光明的前途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卓茂传》:“汝独不欲修之,宁能高飞远走,不在人间邪?” |
yù yì shēn yuǎn寓意深远 |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(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)。 | 宋 沈作喆《寓简》卷一:“诗之作也,其寓意深远,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。” |
yuǎn jiàn míng chá远见明察 | 目光远大,看得清楚。形容目光敏锐,见识很广。 |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智术之士,必远见而明察。” |
shě jìn wù yuǎn舍近务远 | 放弃近的,谋求远的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陛下舍近务远,弃易求难,四方疑怪,百姓恐惧。” |
qián shēn yuǎn jì潜身远迹 | 潜:深藏;迹:踪迹。隐藏起来不露踪迹。 | 汉·贾逵《上书请宥刘恺》:“素行孝友,谦让洁清,让封弟宪,潜身远迹,有司不原乐善之心。” |
wén fēng yuǎn dùn闻风远遁 | 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。 |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,鄂州围解,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,上表夸张己功。只说蒙古俱己威名,闻风远遁。” |
jì shēng lǜ yuǎn计深虑远 | 计:计谋。虑:考虑。计谋想得很深远。 | 汉·司马相如《喻巴蜀檄》:“计深虑远,急国家之难,而乐尽人臣之首也。” |
yuǎn zhǔ gāo zhān远瞩高瞻 | 犹言高瞻远瞩。 | 清·黄钧宰《金壶浪墨·平山堂》:“既而惮其劳也,携筇散步,随意所之,远瞩高瞻,不复造极。” |
rì mò tú yuǎn日莫途远 | 见“日暮途远”。 | |
xǐ shàn yuǎn zuì徙善远罪 | 趋向善良,远离罪恶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经解》:“故礼之教化也微,其止邪也于未形,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。” |
zhuī yuǎn shèn zhōng追远慎终 | 犹言慎终追远。 | 《陈书·南康愍王昙郎传》:“夫追远慎终,抑闻前诰。” |
yuǎn tú cháng lǜ远图长虑 | 图:谋划。长远的谋划知考虑。 | 汉·蔡邕《汉交祉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》:“心耽其荣,体安其玄,远图长虑,用遗旧居。” |
gāo dǎo yuǎn yǐn高蹈远引 | 蹈:踩上;引:避开。指远离官场,隐居起来。 | 明·李贽《焚书·复焦弱侯》:“况乎以一时之喜怒,以一人之爱憎,而欲视天下高蹈远引之士,混俗和光之徒,皮毛臭秽之夫,如周丘其人者哉!” |
shēn jiàn yuǎn lǜ深见远虑 | 看得深,想得远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祭遵传》:“昔高祖大圣,深见远虑,班爵割地,与下分功,著录勋臣,颂其德美。” |
dàn bó yǐ míng zhì,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 | 淡泊:恬淡寡欲;宁静:安宁恬静;致:达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稳沉着,才可有所作为。 | 汉 刘安《淮南子 主术训》:“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,非宁静无以致远,非宽大无以兼覆。” |
gāo shí yuǎn jiàn高识远见 | 见“高见远识”。 | 宋·王楙《野客丛书·王珪母妻识见》:“其高识远见,甚非常人所能及者。” |
jǐn zhōng zhuī yuǎn谨终追远 | 终:人死;远:指祖先。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,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。 | 宋·苏轼《母蒲氏王氏秦国太天人外制》:“谨终追远,仁也;显亲扬名,孝也。” |
róu yuǎn zhèn ěr柔远镇迩 | 安抚远方,安定内地。 | 晋·陆机《汉高祖功臣颂》:“移帝伊、洛、定都酆、镐,柔远镇迩,实敬攸考。” |
yuǎn chuí bù xiǔ远垂不朽 | 永垂不朽。 | 明·李贽《与汪鼎甫书》:“所谓水中盐味,可取不可得,是为千古绝唱,当与古文远垂不朽者也。” |
dì yuǎn shān xiǎn地远山险 | 险:险阻。地处边远,山势险峻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7回:“愚有片言,望丞相察之,南蛮恃其地远山险,不服久矣,虽今日破之,明日复叛。” |
hǎo gāo wù yuǎn好高鹜远 | 指不自量力,不愿实际去处理事情。 | |
gāo zhǎng yuǎn zhí高掌远跖 | 比喻开拓,开辟。 | 汉 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缀以二华,巨灵赑屃,高掌远跖,以流河曲。” |
dùn shēn yuǎn jì遁身远迹 | 犹言避世隐居。 | 宋·叶適《赵孺人墓铭》:“已而久不合,退居山穷水绝处,慕王霸、梁鸿夫妇,赓《麦秀》、《五噫》之歌,将遁身远迹以自娱佚。” |
yuǎn zhì ěr ān远至迩安 | 远方来归附,近民安居乐业。形容政治清明,国家大治。 | 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恕思以明德,则令名载而行之,是以远至迩安。” |
gāo zhǎng yuǎn zhí高掌远蹠 | 比喻开拓,开辟 | 汉 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缀以二华,巨灵赑屃,高掌远蹠,以流河曲。” |
chí gāo wù yuǎn驰高鹜远 | 犹言好高骛远。 | 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器玩·制度》:“但其构思落笔之初,未免驰高鹜远。” |
zhì yuǎn rèn zhòng致远任重 | 指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。常比喻人的才干卓越,可任大事。亦作“任重致远”。 | 《墨子 亲士》:“良马难乘,然可以任重致远。” |
jìng guǐ shén ér yuǎn zhī敬鬼神而远之 | 敬之而不亲近之意。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,即不愿理睬他,又怕得罪他,对他客客气气,绝不接近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” |
yuǎn lái dé hé shàng huì niàn jīng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| | |
cháng pèi yuǎn yù长辔远驭 | 用长缰绳远远地驾驭拉车的马。比喻远距离操纵,控制另外的人或物。 | 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通变》:“是以归略文统,宜宏大体,先博览以精阅,总纲纪而摄契,然后拓衢路,置关键,长辔远驭,从容按节。” |
shēn sī yuǎn lǜ深思远虑 | 谋划周密,老虎长远。指计划周到,具有远见。 | 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先帝即位,务休力役,然犹深思远虑,安不忘危,探观旧典,复收盐铁,欲以防备不虞,宁安边境。” |
dùn xíng yuǎn shì遁形远世 | 犹言避世隐居。 | 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法真》:“真曰:‘吾既不能遁形远世,岂饮洗耳之水哉?’遂深自隐绝,终不降屈。” |
cháng jià yuǎn yù长驾远驭 | 喻帝王用某种政策、手段羁縻边远地区。 | 清 龚自珍《安边绥远疏》:“虽有长驾远驭之君,乘兵力之盛,凿空开边,一旦不能有,则议者纷纷请弃地,或退保九边已耳。” |
shě jìn jí yuǎn舍近即远 | 见“舍近务远”。 | 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易其居,迂其途。”杜牧注:“易其居,去安从危,迂其途,舍近即远。” |
yuǎn nián jìn suì远年近岁 | 过去至现在;长期以来。 | 元·武汉臣《老生儿》楔子:“张郎,将俺那远年近岁欠少我钱钞的文书,都与我搬运将出来,算一算是多少。” |
chòu míng yuǎn yáng臭名远扬 | 名:名声;臭名:坏名声;扬:传播。坏名声传得很远。也作“丑声远播”。 | 《宋书 刘义真传》:“案车骑将军义真,凶恶之性,爰自稚弱,咸阳之酷,臭声远播。” |
gāo dǎo yuǎn jǔ高蹈远举 | 意为隐居避世。 | 宋·王琳《野客丛书·穆生邹阳》:“穆生高蹈远举,意盖有在,逆知异日必不能免,非知几畴克尔哉。” |
yuǎn yǐn shēn qián远引深潜 | 引:离开。远远地离开,深深地潜沉。比喻逃离困境。 | 宋·苏舜钦《答范资政书》:“某昨得罪后,都下沸腾未已,其谤皆出人情之外,而往往信而传之,自念非远引深潜,则不能快仇者之意。” |
nián yān shì yuǎn年湮世远 | 谓年代久远。 | 清·戴名世《<读易质疑>序》:“然而年湮世远,师传歇绝。” |
jìn jiāo yuǎn gōng近交远攻 | 谓与邻近者交好,而对较远者施用武力。 | 清·夏燮《中西纪事·互市档案》:“如其怨恨有因,即可加意招徕,供我指臂,此近交远攻之计也。” |
shēn shí yuǎn lǜ深识远虑 | 深:精到;虑:思考,谋划。有深广的见识,长远的考虑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杜林列传》:“古之明王,深识远虑,动居其厚。” |
zhì yuǎn kǒng ní致远恐泥 | 致远:到达远方,比喻委以重任;泥:阻滞拘泥,难行。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。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张》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;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” |
rì yuǎn rì shū,rì qīn rì jìn日远日疏,日亲日近 | 疏:疏远;近:亲近。不经常在一起就日益疏远,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自古道:‘日远日疏,日亲日近。’” |
gāo qíng yuǎn zhì高情远致 | 高、远:形容高尚;情、致:情趣。高尚的品格或情趣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品藻》:“高情远致,弟子蚤已服膺;一吟一咏,许将北面。” |
yán ér wú wén,xíng zhī bù yuǎn言而无文,行之不远 | 文章没有文采,就不能流传很远。同“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”。 | 北周 庚信《燕射歌辞 角调曲》:“言而无文,行之不远;义而无立,勤则无成。” |
qián shēn yuǎn huò潜身远祸 | 潜:深藏。隐藏起来远避祸害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再让她就妙手空空儿一般报了仇,竟有那本领潜身远祸,她又是女孩儿家,难道还披发入山不成?” |
tiān yáo dì yuǎn天遥地远 | 形容极其高远。 | 宋·赵佶《燕山亭·北行见杏花》词:“天遥地远,万水千山,知他故宫何处?” |
wú yuǎn bù jiè无远不届 | 不管多远之处,没有不到的。同“无远弗届”。 | 《南史·陈纪·武帝》:“用能百揆时序,四门允穆,无恩不服,无远不届。” |
mù guāng yuǎn dà目光远大 |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。 | 柳建伟《英雄时代》第四章:“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。” |
róu yuǎn huái ěr柔远怀迩 | 怀柔远方,安抚内地。 | 后蜀·何光远《鉴诫录·诛利口》:“岂谓蜀国皇帝,柔远怀迩,居安虑危?” |
shì ěr rén yuǎn室迩人远 | 室:房屋;迩:近。房屋就在近处,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。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。 | 《诗经 郑风 东门之潬》:“其室则迩,其人甚远。” |
yuǎn jiāo jìn gōng远交近攻 | 原指对远方国家联合;对邻近国家攻占的外交策略。后来指利用关系转较远的力量来攻击眼前对手的处世手法。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 |
móu lǜ shēn yuǎn谋虑深远 | 考虑谋划深远的问题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辛庆忌传》:“光禄勋庆忌行义所在,柔毅敦厚,谋虑深远。” |
yuǎn chóu jìn lǜ远愁近虑 | 形容过多的忧虑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他这远愁近虑,不抗不卑,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。” |
zhú jìn qì yuǎn逐近弃远 | 追求近的,舍弃远的。 | 唐·刘知幾《史通·汉书五行志错误》:“今班《志》所引,上自周之幽厉,下终鲁之定哀,而不云《国语》,惟称《史记》,岂非忘本徇末,逐近弃远者乎?” |
shì yuǎn bù gāo视远步高 | 高视阔步。形容态度傲慢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周语》:“柯陵之会,单襄公见晋厉公,视远步高。” |
gāo fēi yuǎn dùn高飞远遁 |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,躲避到远防去。同“高飞远走”。 | 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 辞院》:“事不宜迟,趁早高飞远遁,不要连累别人。” |
yuǎn jìn chí míng远近驰名 | 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。 | 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二卷:“达木汀的毛笔字是远近闻名的。” |
yuǎn gé chóng yáng远隔重洋 | 重洋:一重重的海洋。指相距遥远。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2回:“无如远隔重洋,何能前去看来。” |
róu yuǎn néng ěr柔远能迩 | 怀柔远方,优抚近地。谓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。 | 《尚书·舜典》:“食哉惟时,柔远能迩,惇德允云。” |
yuǎn qīn bù rú jìn lín远亲不如近邻 | 指远方的亲戚虽然关系密切;但不如住在近处的邻居能够互相关心;互相帮助;关系更密切。 | 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四折:“岂不闻远亲呵不似我近邻,我怎敢做的个有口偏无信。” |
chǒu shēng yuǎn bō丑声远播 |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。 | 《宋书·卢陵孝献王义真传》:“咸阳之酷,丑声远播。” |
yuǎn jǐng bù jiě jìn kě远井不解近渴 | 指遥远的帮助解决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 | |
lí tí tài yuǎn离题太远 | 离开主题很远,不着边际。 | 林徽因《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》:“最后如果不算离题太远,我们还要具体地讲一点我们对于作者与作品的见解。” |
cháng wǎng yuǎn yǐn长往远引 | 指引身远行,一去不返。 | 明 张居正《再乞归葬疏》:“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,耿耿孤忠,宁敢自负。但臣今日所祈,非欲长往远引,忍于背违者也。” |
yuǎn huái jìn jí远怀近集 | 谓远近的人都来归附。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博喻》:“德盛业广则宅心者众,舍瑕录用则远怀近集。” |
shuǐ jī zé hàn,shǐ jī zé yuǎn水激则旱,矢激则远 | 水流矢飞,受阻则劲悍而去远。旱,通“悍”。比喻因祸致福。 | |
yuǎn móu shēn suàn远谋深算 | 犹言深谋远虑。 | 叶圣陶《冥世别》:“他们这样说,就见得我们的行动都出于他们的计划,他们有何等的远谋深算。” |
shēn cáng yuǎn dùn深藏远遁 | 遁:隐去。藏身于深密之处,远远地离开人群。指避世隐居。 | 宋·杨万里《论相上》:“古之君子之相其君,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,天下不许而君许之,君子有深藏远遁,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。” |
shuǐ yuǎn shān yáo水远山遥 | 谓路程遥远。 | 宋·汪元量《忆秦娥》词之七:“心如焦。彩笺难寄,水远山遥。”元·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四折:“我避不得水远山遥,须有一个日头走到。” |
dào yuǎn zhī jì,shì wěi zhī xián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 | 骥:良马。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,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。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,才能看出人的优劣。 | 三国·魏·曹植《矫志》“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。” |
sh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山高皇帝远 | 指王法管辖不到。 | 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:“你们山高皇帝远,干的好事,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?” |
shān yáo shuǐ yuǎn山遥水远 | 谓道路遥远。 | 宋·杨无咎《玉抱肚》词:“见也浑闲,堪嗟处、山遥水远,音书也无个。”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南浦嘱别》:“[生]娘子,莫不是虑着山遥水远么?[旦]奴不虑山遥水远。” |
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日近长安远 | 长安:西安,古都城名,后为国都的统称。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。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夙惠》:“因问明帝:‘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?’答曰:‘日远。不闻人从日边来,居然可知。’……更重问之,乃答曰:‘日近。’” |
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远水不救近火 |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;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;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。 |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说林上》:“失火而取水于海,海水虽多,火必不灭矣。远水不救近火也。” |
dào gǔ jī jīn,yán yuǎn hé jìn道古稽今,言远合近 | 道:讲;稽:考核;合:契合。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,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。 |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论灾》:“夫道古者稽之今,言远者合之近。” |
tiān gāo rì yuǎn天高日远 | 指偏远地区。比喻离帝王很远。 | 宋·秦观《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》:“臣父独婴罪衅,流寓江海,天高日远,自新无路,臣诚私心痛之。” |
rì mù tú yuǎn日暮途远 | 暮:傍晚;途:路。天已晚了,路已走到了尽头。比喻处境十分困难,到了末日。也形容穷困到极点。 | 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吾日暮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日暮途远,人间何世。” |
jìng ér yuǎn zhī敬而远之 | 敬:尊重;远:不接近;之:指对象。尊敬他又不接近他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” |
róu yuǎn suí huái柔远绥怀 | 安抚远方归顺者。怀,归附。 | 清·林则徐《喻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》:“虽以天朝柔远绥怀,亦不能任其藐玩,应即遵照新例,一体从重惩创。” |
yuǎn sù bó suǒ远溯博索 | 谓广泛地推寻考索。 | 明·宋濂《题〈寿昌胡氏谱〉后》:“司马迁作《史记》,远溯博索,于孔子所不敢述者,皆采而实之。” |
shén mó yuǎn suàn神谟远算 | 见“神谟庙算”。 | 康有为《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》:“臣闻一姓之霸有天下者,刻蒥其钟鼎,摩诃其灵庙,徘徊其册府,皆有神谟远算,深计长虑,以为子孙万世之业。” |
qīng wēi dàn yuǎn清微淡远 | 清雅微妙,淡泊深远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2回:“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,也曾看过。内中也有近情尽理的,也有清微淡远的。” |
yuǎn lǜ shēn sī远虑深思 | 深远的思虑。 | 汉·崔寔《政论》:“昔圣王远虑深思,患民情之难防,忧奢淫之害政。” |
yuǎn shè chóng yáng远涉重洋 | 重洋:辽阔无边的海洋。远远地渡过海洋。 | 余秋雨《霜冷长河·琉璃》:“她远涉重洋,多方拜师,尽倾资财,遍尝磨难。” |
lǐ xián yuǎn nìng礼贤远佞 | 礼:表示敬意;远:疏远;佞: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献媚的人。敬重有才德的人,远离巧言献媚的人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0回:“赵盾等屡屡进谏,劝灵公礼贤远佞,勤政亲民。” |
shēn yuǎn xīn jìn身远心近 | 谓身体相隔虽远,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。 | 晋·干宝《搜神记·紫玉》:“虽有众鸟,不为匹双,故见鄙姿,逢君辉光,身远心近,何当暂忘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