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biàn rú xuán hé辨如悬河 | 辨,通“辩”。犹言口若悬河。 | 金 王若虚《<道学发源>后序》:“故士有读书万卷,辨如悬河,而不免为陋儒……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。” |
hé lián hǎi yí河溓海夷 | 犹言河清海晏。 | 《宋书·礼志三》:“故精纬上灵,动殖下端,诸侯轨道,河溓海夷。” |
xuán hé zhù huǒ悬河注火 | 谓以河水倾泻于火。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。 | 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况拥数州之兵以诛群盗,悬河注火,奚有不灭?” |
héng hé zhī shā恒河之沙 | 恒河:南亚大河,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。佛教语,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,无法计算。形容数量很多而无法计算。 |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》:“夫死生转毂,因果循环,如恒河之沙,积数不可以测算。” |
cháng jiāng dà hé长江大河 | 指长江和黄河。形容气势磅礴,奔腾不息。 | 宋·苏洵《上欧阳内翰书》:“韩子之文,如长江大河,浑浩流转。” |
tán ruò xuán hé谈若悬河 | 犹言口若悬河。 | 《司勘集》:“加以谈若悬河,识同藻鉴,车骑填门,履綦沓座,狎梵侣以玄深,结胜流而觞咏。” |
rì yuè jīng tiān,hé hǎi dài dì日月经天,河海带地 | 日月天天经过天空,江河天天流经大地。比喻光明正大、历久不衰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上》:“其事昭昭,日月经天,河海带地,不足以比。” |
biǎo lǐ shān hé表里山河 | 表里:即内外。外有大河,内有高山。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子犯曰:‘战也。战而捷,必得诸侯。若其不捷,表里山河,必无害也。’”杜预注:“晋国外河而内山。” |
hé hàn wú yán河汉吾言 | 河汉:银河,比喻言论虚夸迂阔,不着边际;斯:这。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,不重视。 | 清·蒋湘南《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》:“足下上观千古,博观而约取之,当不河汉吾言。” |
xiào bǐ hé qīng笑比河清 | 形容态度严肃,难见笑容。 | 《宋史 包拯传》:“立朝刚毅,贵戚宦官为之敛手,闻者皆惮之。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。” |
hé shān zhī dé河山之德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。”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。” |
kǒu rú xuán hé口如悬河 | 见“口若悬河”。 | 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七卷:“德称口如悬河,宾主颇也得合。” |
qì zhuàng shān hé气壮山河 | 气:气概;壮:雄壮;宏伟。形容气势之大;比山河还要雄壮。 | 唐 张说《孔补阙集市》:“族高辰象,气壮山河,神作铜钩,天开金印。” |
hé qīng yún qìng河清云庆 | 黄河水清,云呈五彩。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。 | 明·张居正《承天大志纪赞·龙飞纪》:“河清云庆,祥光烛天。” |
lì yuè méng hé砺岳盟河 | 同“砺带河山”。 | 宋·王禹偁《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》:“夷凶勘难,尔既立于殊庸;砺岳盟河,予岂忘于丰报。” |
hé liáng zhī yì河梁之谊 | 河梁:桥,指送别之地。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。 | 汉·李陵《与苏武》:“携手上河梁,游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侧,悢悢不得辞。……行人难久留,各言长相思。” |
huán wǒ hé shān还我河山 | 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。 | 宋·赵与时《宾退录》第五卷:“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:‘我好来朝,便终于还我河山。’” |
xìn kǒu kāi hé信口开河 | 随口乱说一气。指说话没有根据;不可靠。信口:随口;开河:指说话时嘴唇张合。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你那里休聒,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。” |
gāo shān dī tóu,hé shuǐ ràng lù高山低头,河水让路 | 比喻人民群众征服自然,改造社会的无穷力量。 | 邓拓《英雄的路》:“人们常说的‘高山低头,河水让路’的奇迹,在宝成路上真正实现了。” |
qì tūn hé shān气吞河山 | 吞:吞掉。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。形容气势、气魄很大。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1章:“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,气吞河山,大旗指处,悍贼披靡。” |
jiāng hé xíng dì江河行地 | 长江大河永远地在地上流动。比喻事情明显;无所置疑;颠扑不破。 | 清 郑燮《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》:“岂得为日月经天,江河行地哉?” |
dà hǎo hé shān大好河山 | 河山:国土。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。 | 清 秋瑾《普告同胞檄稿》:“彼乃举其防家贼、媚异族之手段,送我大好河山。” |
tiào zài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在黄河洗不清 |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,避免嫌疑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二回:“我何玉凤这个心迹,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,跳在黄河也洗不清,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分了!” |
hé hàn wú jí河汉无极 | 河汉:银河;极:尽头,边际。银河广阔,无边无际。比喻言论荒诞不经,难以置信。亦比喻恩泽广大,使人难以报答。 | 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吾闻言于接舆,大而无当,往而不返,吾惊怖其言,犹河汉无极。” |
hé hàn sī yán河汉斯言 | 河汉:银河,比喻言论虚夸迂阔,不着边际;斯:这。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,不重视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吾闻言于接舆,大而无当,往而不返,吾惊怖其言,犹河汉而无极也。” |
yán ruò xuán hé言若悬河 | 见“言类悬河”。 | 《北史·裴蕴传》:“蕴亦机辩,所论法理,言若悬河,或重或轻,皆由其口,剖析明敏,时人不能致诘。”参见“口若悬河”。 |
ní chuán dù hé泥船渡河 | 坐泥土做的船过河。比喻非常危险。 | 《三慧经》:“人在世间,譬如乘泥船渡河,当浮渡船且坏,人身如泥船不可久。” |
dān xuě tián hé担雪填河 | 见“担雪塞井”。 | 《全元散曲·普天乐·嘲风情》:“姐姐每钻冰取火,婆婆每指山卖磨,哥哥每担雪填河。” |
rì yuè jīng tiān,jiāng hé xíng dì日月经天,江河行地 |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,江河永远流经大地。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、伟大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冯衍传上》:“其事昭昭,日月经天,河海带地,不足以比。” |
jǐn xiù hé shān锦绣河山 | 像锦绣一样美丽无比的祖国河山。形容美好的国土。 | 唐 杜甫《清明二首》:“秦城数阁烟花里,汉主山河锦绣中。” |
xuán hé xiè huǒ悬河泻火 | 见“悬河注火”。 | 清·陈天华《中国革命史论》第二章第二节:“扫荡无余,犹悬河以泻火。” |
hǎi fèi hé fān海沸河翻 |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。同“海沸江翻”。 | 清 洪昇《长生殿 合围》:“抵多少雷轰电转,可正是海沸河翻。” |
kuì dí rú jué hé溃敌如决河 | 溃:散,乱。溃败的敌人像河水冲决堤坝一样。 | 唐·许敬宗《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》:“尊彼前茅,追奔若顺海,乘兹破竹,溃敌如决河。” |
bào hǔ píng hé暴虎冯河 | 暴虎:空手打虎;冯河:徒步过河,“冯”同“凭”。徒手和虎搏斗;蹚水过大河。比喻勇猛果敢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” |
guò hé chāi qiáo过河拆桥 | 自己过了河;就把桥拆掉。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脚踢开。 | 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:“你休得顺水推船,偏不许我过河拆桥。” |
liú xuè chéng hé流血成河 |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3回:“杀的尸横遍野,流血成河,大败亏输。” |
jǐn xiù shān hé锦绣山河 | 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。形容美好的国土。 |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一回:“正是华丽境域,锦绣山河,好不动人歆羡呀!” |
jiāng huái hé hàn江淮河汉 | 指长江、淮河、黄河、汉水。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水由地中行,江、淮、河、汉是也。” |
sān shòu dù hé三兽渡河 | 佛教以兔、马、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,喻小、中、大三乘证道之高下。后泛指修行。 | 《优婆塞戒经·三种菩提品》:“善男子,如恒河三兽俱渡:兔、马、香象。兔不至底,浮水而过;马或至底,或不至底;象则尽底。恒河水者,即是十二因缘河也。声闻渡时,犹如彼兔;缘觉渡时,犹如彼马;如来渡时,犹如香象,是故如来得名为佛。” |
hé shuǐ bù xǐ chuán河水不洗船 | 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6回:“你还问声大姐姐去,我落得河水不洗船。” |
hé jué yú làn河决鱼烂 | 比喻事物坏到极点,不可收拾。 | 清·王夫之《读通监论·晋武帝》:“孰如近在汾晋之间,使我不轨之士民,教猱伥虎,河决鱼烂于腹心乎?” |
hé bù chū tú河不出图 | 河:指黄河。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。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,黄河便出现河图。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。指时当乱世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,吾已矣夫。” |
huī jiàn chéng hé挥剑成河 | 将宝剑一舞,就变出一条河。形容法术高明,神通广大,实力雄厚。 | 元·无名氏《庞掠四郡》第二折:“为上将者,挥剑成河,撒豆成兵。” |
xī shǔ yǐn hé鼷鼠饮河 | 比喻欲望有限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。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” |
fù shí fù hé负石赴河 | 河:这里指黄河。背着石头跳进黄河。比喻人以死明志。亦作“负石赴渊”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申徒狄谏而不听,负石自投于河,为鱼鳖所食。” |
xuán hé xiè shuǐ悬河泻水 | 悬河:瀑布;泻水:水很快地往下流。河水直往下泻。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。 | 《晋书 郭象传》:“听象语,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 |
yín hé dào xiè银河倒泻 | 泻:水从高处往下直流。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。形容雨下得极大,象泻下来的一样。 | 唐·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:“金阙前开二峰长,银河倒挂三石梁。” |
xiān hé hòu hǎi先河后海 | 谓分清源流。 |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而后海,或源也,或委也,此之谓务本。” |
hé chū fú liú河出伏流 | 语出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“河出积石”汉高诱注:“河源出昆仑,伏流地中方三千里,禹导而通之,故出积石。”后用“河出伏流”比喻潜在力量爆发,其势猛不可挡。 | 语出《淮南子·坠形训》“河出积石”汉高诱注:“河源出昆仑,伏流地中方三千里,禹导而通之,故出积石。” |
dài lì shān hé带砺山河 | 带:衣带;砺:磨刀石;山:泰山;河:黄河。黄河细得象条衣带,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。比喻时间久远,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。 | 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带,泰山若砺,国以永宁,爱及苗裔。’” |
hé shā shì jiè河沙世界 | 指多如恒河沙数的佛世界。语本《金刚经·一体同观分》:“是诸恒河所有沙数,佛世界如是,宁为多不?” | 语出《金刚经·一体同观分》:“是诸恒河所有沙数,佛世界如是,宁为多不?”南汉·张瀛《赠琴棋僧歌》:“河沙世界尽空空,一存寒灰冷灯畔。” |
yī hǔ bù hé一虎不河 | 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“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。”《论语·述而》: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原谓空手搏虎,徒步渡河,喻有勇无谋,冒险行事。后在元剧中以“一虎不河”比喻不顾一切。 | 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“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。”《论语·述而》: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 |
yú làn hé jué鱼烂河决 | 鱼肉腐烂,黄河溃决。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。语出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论》附录汉班固曰:“河决不可复壅,鱼烂不可复全。” | 语出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论》附录汉班固曰:“河决不可复壅,鱼烂不可复全。” |
hǎi yàn hé qīng海宴河清 | 沧海波平,黄河水清。形容国内安定,天下太平。 | 五代·欧阳熙《龙寿院光化大师碑铭》:“旋闻海宴河清,远播民舒物泰。” |
tòng bào xī hé痛抱西河 | 比喻丧子之痛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子夏居西河教授,为魏文侯师。其子死,哭之失明。” |
hé qīng hǎi jié河清海竭 | 黄河水清,大海干涸。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。 | 《西京杂记》卷四引汉·枚乘《柳赋》:“小臣莫效于鸿毛,穿街鲜而嗽醪。虽复河清海竭,终无增景于边撩。” |
qì yā shān hé气压山河 | 气:气势。气势宏大,可以压倒山河。 | 元·王实甫《丽春堂》第一折:“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……” |
xī hé zhī tòng西河之痛 | 痛:悲伤。指丧子之痛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孔子既没,子夏居西河教授,为魏文侯师。其子死,哭之失明。” |
píng hé bào hǔ凭河暴虎 | 凭:从水中走过去;暴:空手搏斗;暴虎:空手打虎。比喻冒险行事,有勇无谋。也比喻勇猛果敢。 | 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<蟠桃记·洞宾问答>》:“漫夸他陆地行舟,也何用凌空举鼎,凭河暴虎皆亡命,蝇头蜗角纷争。” |
tóu hé bēn jǐng投河奔井 | 谓投水自杀。 | 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三折:“动不动神头鬼脸,投河奔井,拽巷逻街,张舌骗口,花言巧语,指皂为白。” |
dài hé lì shān带河厉山 | 带:衣带;河:黄河;厉:通“砺”,磨刀石;山:泰山。黄河细得像条衣带,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。比喻国基久远,国祚长久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带,泰山若厉,国以永宁,爰及苗裔。’” |
mō zhe shí tóu guò hé摸着石头过河 | 比喻办事谨慎,边干边摸索经验。 | 柳建伟《英雄时代》第26章:“水浅的时候,可以摸着石头过河。” |
hé qīng shè míng河清社鸣 | 《文选·李康〈运命论〉》:“夫黄河清而圣人生,里社鸣而圣人出。”刘良注:“里社,神祠也。”后以“河清社鸣”为太平祥瑞的象征。 | 《文选·李康〈运命论〉》:“夫黄河清而圣人生,里社鸣而圣人出。”刘良注:“里社,神祠也。” |
dài lì hé shān带砺河山 | 带:衣带。砺:磨刀石。河:黄河。山:泰山。黄河如衣带,泰山像磨刀石。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。含有江山永固之义。亦作“带河厉山”,“带砺山河”。 | 元·刘致《水仙操·为平章南谷公寿福楼赋》:“朱帘画栋倚穹苍,带砺河山接四王。” |
sān shǐ dù hé三豕渡河 |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。 | 汉·蔡邕《月令问答》:“书有转误,三豕渡河之类也。” |
hé dài shān lì河带山砺 | 河:黄河;带:衣带;山:泰山;砺:磨刀石。黄河像条衣带,泰山像块磨刀石。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。 | 北周·宇文道《庾信集序》:“河带山砺,贻厥于后。” |
miǎo ruò hé hàn邈若河汉 | 形容奇异怪诞之极。 | 明·可观道人《<新列国志>序》:“墨憨氏补辑《新平妖传》,奇奇怪怪,邈若河汉,海内惊为异书。” |
hé hé hǎi gān河涸海干 | 河流干涸,大海枯竭。比喻穷尽、彻底,不留余地。 | 《三峡五义》第五五回:“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,他说菜是剩下的,酒是浑的,坛子也摔了,盘子碗也砸了,还骂了个河涸海干。” |
shān hé biǎo lǐ山河表里 | 语出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楚师背酅而舍。晋侯患之,听舆人之诵曰:‘原田每每,舍其旧而新是谋。’公疑焉。子犯曰:‘战也!战而捷,必得诸侯;若其不捷,表里山河,必无害也。’”后以“山河表里”形容形势险要。 | 语出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楚师背酅而舍。晋侯患之,听舆人之诵曰:‘原田每每,舍其旧而新是谋。’公疑焉。子犯曰:‘战也!战而捷,必得诸侯;若其不捷,表里山河,必无害也。’” |
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井水不犯河水 | 指互不干扰;界限分明;不相联系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9回:“我和他‘井水不犯河水’,怎么就冲了他?” |
hé yú tiān yàn河鱼天雁 |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,后即以“河鱼天雁”借指传送书信者。 |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回:“意马心猿萦梦寐,河鱼天雁托音书。” |
hé hǎi bù zé xì liú河海不择细流 | 比喻不论大小,一律收容。 | 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太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 |
hé qīng nán sì河清难俟 | 俟:等待。很难等到黄河水清。比喻时间太长,难以等待。 |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八年》:“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?” |
yǐn hé yǎn shǔ饮河鼹鼠 | 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。语本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” | 语出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”明·李昌祺《剪灯余话·洞天花烛记》:“饮河鼹鼠愧盈腹,止鲁鶢鶋惭厚享。” |
zǔ shān dài hé阻山带河 | 靠山环河。指形势险要。 | 《汉书 项籍传》:“秦民失望。于是韩生说羽曰:‘关中阻山带河,四塞之地,肥饶,可都以伯。’” |
dī shuǐ chéng hé滴水成河 | 比喻积少成多。 | 周立波《山乡世变》上一:“几年过去,聚少成多,滴水成河,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。” |
dà hǎo shān hé大好山河 | 山河:指国土。无限美好的祖国国土 | 曹靖华《安得一饮贡河水,九泉长眠愿亦足!》:“云山万里,遥望祖国的大好山河,被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天幕遮得连一丝微光也不透。” |
bàn bì hé shān半壁河山 |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。 | 清 钮琇《觚剩 虎林军营唱和》:“昊《怀古》四首《咏岳忠武》云:‘将军野战最知名,半壁河山一力撑。’” |
miǎo ruò shān hé邈若山河 |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。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:“今日视此虽近,邈若山河。” |
lì dài hé shān砺带河山 | 黄河细得像衣带,泰山小得像磨刀石。比喻封爵与国共存,传之无穷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带,泰山若厉,国以永宁,爰及苗裔。’” |
jiāng hé rì xià江河日下 | 日:一天天;下:低处。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;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。 | 清 顾炎武《答徐甥公肃书》:“昊天不吊,大命忽焉,山岳崩颓,江河日下,三风不儆,六逆弥臻。” |
jiǔ jiāng bā hé九江八河 | 泛指所有的江河。 | 《四游记·灵耀分龙会为明辅》:“却说次日众真君聚朝奏玉帝曰:‘当年五月二十五日,起分龙会,会集九江八河、五湖四海各宫龙王赴会迎雨。’” |
hé mén hǎi kǒu河门海口 | 比喻说大话。 | 元·无名氏《午时牌》第二折:“你忒河门海口,不要我拣好的,我不道的拣好的去哩。” |
hé luò hǎi gān河落海干 | 比喻一点不剩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你们就弄了这些吃的,我乐得吃个河落海干睡觉。” |
hé shuǐ bù fàn jǐng shuǐ河水不犯井水 | 比喻互不干犯。 | 鲁迅《从<春秋>与<自由谈>说起》:“而另一方面周瘦鹃在自己编的<春秋>内说各种副刊有各种副刊的特性,作河水不犯井水之论。” |
hǎi yàn hé qīng海晏河清 | 黄河水清;大海波平浪静。比喻太平盛世。河:黄河;晏:平静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潭州水西南台道遵和尚》:“一言启口,振动乾坤,山河大地,海宴河清。” |
bǎi èr hé shān百二河山 | 百二:以二敌百。指山河险固,可以二敌百。后指国力强盛,边防稳固的国家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秦,形胜之国,带河山之险,县隔千里,持戟百万,秦得百二马。” |
xuán hé zhù shuǐ悬河注水 | 见“悬河泻水”。 | 《旧唐书·杨炯传》:“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,酌之不竭。” |
sì hé zhī qīng俟河之清 | 俟:等待。等待黄河变清。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八年》:“周诗有之曰:‘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?’” |
bǎi èr shān hé百二山河 | 百二:以二敌百。比喻山河险固之地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秦,形胜之国,带河山之险,县隔千里,持戟百万,秦得百二马。” |
miǎo ruò hé shān邈若河山 | 同“邈若山河”。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鲁公女》:“今近在咫尺,而邈若河山,恨何如也!” |
yǐn hé mǎn fù饮河满腹 | 比喻人应知足,贪多无益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” |
guò hé zú zǐ过河卒子 | 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,不能后退,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,威力更大。比喻只能前进,不能后退。 | 张友鸾《秦淮粉墨图》第62回:“这是‘做了过河卒子,只有拼命向前’的时候呀!” |
hé liáng xié shǒu河梁携手 | 河梁:桥。指送别。 | 汉·李陵《与苏武》诗:“携手上河梁,游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侧,悢悢不得辞。” |
dǎo xiá xiè hé倒峡泻河 | 比喻文笔酣畅,气势磅礴。 | 《平山冷燕》第九回:“只那一枝笔,拈在手中,便如龙飞凤舞,落在纸上,便如倒峡泻河,真有扫千军万马之势。” |
lín hé xiàn yú临河羡鱼 | 比喻空有愿望,而无实际行动。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林训》:“临河而羡鱼,不若归家织网。” |
lín hé yù yú临河欲鱼 | 临:面对;欲:想要。比喻空有愿望,而无实际行动,仍不能如愿以偿。 | 《文子·上德》:“临河欲鱼,不若归而织网。” |
tiào zài huáng hé yě xǐ bù qīng跳在黄河也洗不清 | | |
hé dōng shī zǐ hǒu河东狮子吼 | 河东:古郡名。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,对丈夫大吵大闹。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。 | 宋 洪迈《容斋三笔 陈季常》:“陈慥字季常……自称‘龙丘先生’,又曰‘方山子’。好宾客,喜畜声妓,然其妻柳氏绝凶妒,故东坡有诗云:‘龙丘居士亦可怜,谈空说有夜不眠。忽闻河东师(狮)子吼,拄杖落手心茫然。’” |
kǒu sì xuán hé口似悬河 | 见“口若悬河”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“假使苏秦、张仪、陆贾、郦生复出,口似悬河,舌如利刃,安能动我心哉!” |